平均每天收5到10个包裹
“更绿中国”在华徐公路拥有了自己的环保站,接收着从全国各地快递送来的废旧电子垃圾,平均每天有5-10件快递,最夸张的时候一天就有几十件包裹送来。孔令韬说,这些垃圾经过分类后都会送至规范企业进行回收处理,少量电子废弃物被留下再利用,获得的处理费也被悉数捐赠。
孔令韬说,人人都在倡导环保理念,提倡回收有害垃圾,但真正着手操作的公益组织却微乎其微,正因如此,他才更要把这件事做下去。“别人不知道我们到底在做什么,甚至不信我们,我只想让更多人知道,就算足不出户也可以回收电子垃圾,而且,这个回收必须是规范的。”
大学期间就创立环保社团的孔令韬在2008年就建立了以生活垃圾分类为核心理念的“绿色账户”,在校园及周边社区以“垃圾换礼品”的方式鼓励公众参与垃圾分类,七年来,历史系毕业的他坚持着自己的全职环保之路。
在55所中小学设置回收箱
“电子垃圾逐年增长的局势很难改变。真的要改变电子垃圾的严峻形势,就要把‘物尽其用’的理念普及人心,更要从小就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在孔令韬组织的环保教育课上,这些不起眼的电子垃圾甚至被制成环保机器人,学生们在变废为宝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场特别的环保体验。
去年起,孔令韬发起的“更绿中国”走进校园,自发向上海55所中小学捐赠了由饮料包装、一次性餐盒等回收材料制成的电子垃圾专项回收箱,每学期长期回收校园锂电池、电子垃圾和利乐包。“一学期可以回收几万件电子垃圾吧,经由分类后我们会挑出还能使用的小件产品比如mp3之类的捐赠出去。”
实习生 朱佳瑶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