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养老模式:一些性情相仿,志同道合的亲朋或好友,共住一家养老院,平时聊聊天,散散步,或者玩玩牌,来个小麻将什么的,有事时相互也好有个照应。而身体好的兴趣高的还可以一起游山玩水。这样既解放了繁琐的“家务劳动力”,也省略了小辈的“孝顺成本”,对自身的健康无疑也是有益的。
但再想想,这里毕竟是养老院,而非自己的家。对老人而言,家的感觉和温暖,不是养老院可及的。金屋银屋不如自家的老屋。尽管养老院的护理人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但能有家人的亲情动人吗?这其实是一种“亲情养老”的逃避方式。偶尔“潇洒走一回”可以,长期以往,难保心安。所以,我更为“居家养老”点赞。
家是什么?亲情所系,温馨所在。锅碗瓢盆交响曲,油盐酱醋大碗茶。家具也许是老的,但镌刻着最美的记忆;食物也许是简单的,但蕴涵着最真的滋味。居家养老,总难免有家长里短,磕磕碰碰,但心放宽点,气量大点,也就过去了。与“和亲朋好友共住一家养老院”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更本真。前者的养老方式所具备的优点,居家养老都可以做到,譬如:亲朋好友相聚;找个护理工;有个家庭保健医生……只要你用心,并达到一定的经济条件,这样的居家养老和“抱团养老”有何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