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一边是层出不穷的“城市病”,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人口拥挤……我们的城市,怎样才能实现健康发展,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生态涵养的容器、文明传承的薪火、百姓安居的乐园?
梁思成先生的一段话,或许能带来启示:“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也就是说,城市是一个有机而复杂的“生命系统”,有它吐纳呼吸的韵律、脉搏起伏的节奏和机体运行的规律。科学对待城市规律,就能促进城市健康运行;相反,就会出现严重的失调、失衡和失序现象。
对城市的治理者而言,既要认识到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在中国超大型人口、超大型规模的现实语境中,去探索中国城市发展的特殊逻辑;既要看到城市面临问题的普遍性,又要在中国发展转型的历史阶段中,去认识城镇化进入后半期的显著特点。总之,既有“普遍视角”,又有“现实观照”,既有“世界视野”,又有“国情意识”,才能把握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生态、城市精神等各方面的规律,从而让城市变得和谐宜居更美好。(李拯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