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陷入困境
成立已逾百年的夏普公司,近年来陷入经营困境。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其2015财年前三季度净亏损108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反映主营业务收益的营业利润为亏损290亿日元。
急欲涅槃重生的夏普面临选择:或接受中国台湾的鸿海集团巨额收购,从而出让公司控股权;或接受由日本经产省主导的投资基金“产业革新机构”的资助,但后者的资助额远不足鸿海集团的一半。
“产业革新机构”2日紧急抛出新方案,称将以夏普为核心整合几大日本巨头的家电事业,打造代表日本制造业的整体形象,并估算财政支援效果“超过一万亿日元”。
近来夏普内部就讨论收购案陷入严重分歧,但最终“鸿海方案”被夏普考虑为优先方案。夏普社长高桥兴三4日表示:“谈判重心更偏向于鸿海。”在5日与夏普公司展开磋商后,鸿海方面表示,已经与夏普签署优先谈判权协议。不过,另据一些日本媒体报道,夏普公司同日否认“优先谈判权”的说法,表示夏普与鸿海签署了协议书,将继续就最终协议的条件进行谈判。
共同社分析,鸿海精密工业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电子制造服务厂商,想把夏普具备技术优势的液晶业务收入囊中,从而加强与美国苹果公司的业务联系。事实上,2012年鸿海曾与夏普达成资本业务合作协议,但此后并非一帆风顺。此番鸿海将出资额从之前的逾6000亿日元进行了上调。分析人士认为,鸿海对收购夏普志在必得。
日本担忧技术流失
对于夏普即将揭晓的最终命运,日本业界心态复杂。
日本企业一向热衷于海外并购,此番日本家电业曾经的“王者”将被并购,引发担忧。“这是基于市场逻辑的判断,应该尊重企业做出的决定。”东京大学产业经济学教授大桥弘对共同社表示。但他同时不无担忧,如果夏普的尖端技术流失海外,将对日本利益造成损害。“夏普这一决定的冲击力不小。日本在家电领域的产业政策预计也将被迫做出调整。”
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4日在记者会上回应夏普“收购大战”,称不希望导致日本的技术和人才流失海外。这也是大部分日本媒体的心态,但它们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夏普的经营困境确实存在。《周刊文春》杂志分析了日本政府欲主导夏普重建面临的几大问题,结论是“如果政府主导,夏普前景晦暗”。
节节败退应该反思
夏普的“收购大战”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对日本传统家电业的影响。日本知名经济评论网站sankeiBiz文章认为,这恰恰是日本企业摆脱“自身技术至上主义”的好时机。文章认为,仅仅重视技术研发是不够的,日本家电业应该反思,为何节节败退江湖。
如果夏普“花落鸿海”,这将成为日本家电巨头被海外资本收购的一大案例。日本《产经新闻》评论说,如果夏普最终放弃鸿海开出的优厚条件,而选择了日本政府授意的方案,“海外投资家将把日本视为一个封闭的市场”。 本报记者 吴宇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