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专栏文章虽然停发了几次,但对外面世界的关注一如既往。比如笔者这次是因为血糖增高突发糖尿病,在医生的点拨下知道血糖的基本知识。拿血糖组成而言,整体血糖由三部分组成:正常血糖、基础高血糖和餐后高血糖。根据个体差异,区分出基础高血糖和餐后高血糖的数据程度,分别使用长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就能控制病人的血糖波动,达到稳定血糖、治疗糖尿病的目的。看看这似乎与资本市场无关的血糖,是不是也与我们日常遇到的任何事情类似呢?
笔者再来进一步用血糖的例子说说为何与日常事务类似。首先我们要知道病人的空腹和餐后血糖,借助血糖仪能知道血糖的数值,当然测试血糖这个环节特别重要,通过仪器、试纸、血样,这三个环节都不能出错,不然最终血糖数值就不会准确。有了实测的血糖数值,控制的手段就是打胰岛素针剂和相关的药物,来达到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好了,这里第一位的因素就是“知”要知道测试的血糖,没有这个“知”的手段就没有治疗的依据。第二位才是“行”使用药物,在“知”的基础上才有“行”的举措。中国古人早就提出的“知行观”在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水平这样的笔者自身体验中得到反映。
在中国哲学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表述为知与行的关系。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十分重视知行问题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
笔者从自己住院治疗糖尿病,体会到控制血糖的基础是测试血糖的数据,进而理解世间事物的“知行观”,引出中国古代哲学知行合一的理论。站在这个角度看世界经济、看中国股市,就会产生别样的感受。进入2016年,中国股市刚刚启用的熔断机制连续启动,形成千股跌停的“壮观一幕”。不久熔断机制自身被熔断,宣告废弃。证监会发言人还留下一句话:股市大跌不是熔断机制造成,果然一月的中国股市跌了一个月,创造出一段时间以来的月跌幅纪录。作为股市投资者你对此“知道”什么呢?微信中投资者从一开始的痛骂大骂到编段子自嘲调侃,可以看出投资者绝大多数被深深地套住了,自嘲为“活埋”。知道的水平决定了行动的成败。如今美国财政部长经常给我国领导打电话,我们对此知道什么呢?很有了解的必要。先是给刘鹤先生打电话,16天后又给汪洋先生打电话。根据美方公布的通话内容,杰克· 卢和汪洋先生探讨的话题其实和上一次与刘鹤的通话并没有什么区别,除保留了朝鲜问题,增加了本月27日的中国G20话题。16天时间两个电话的核心主题:人民币的定价政策和汇率管理。财长杰克·卢先生在电话中反复重申和强调:“中国不能通过汇率竞争性贬值来促进出口,中国应该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而中国的两位领导,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表态则是如出一辙,“中国有能力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这16天里,很多重要人物对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变动发表看法。看来汇率稳不稳还真是一个必须“知道”的事,您说呢?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