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评价一部电影似乎只有一个标准——票房。如质量只能算是周星驰电影中等偏下水平的《美人鱼》破了32亿票房,引起了圈内一阵狂喜,甚至被称为开创内地影史新时代。对此,人们无奈地解读,这是周星驰这块金字招牌所致,周星驰比《美人鱼》更值30亿……
谁都知道,高票房其实并不能代表一部电影的高品质。就拿《美人鱼》来说,突破32亿,只是代表其“吸金”大获成功,但并不等于就拥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无论从场面还是特效,从演技还是剧情,可说都显得非常粗糙,根本不能令人满意。从豆瓣评分来看,《美人鱼》评分是7.3,而艺术品质更高的《老炮儿》则以8.3的高分超越了它,但《老炮儿》票房为9.02亿元,不足《美人鱼》的三分之一。《纽约时报》对《美人鱼》的评论是“这部搞笑、古怪、慈悲的科幻喜剧生态寓言没有获得更广泛的呼声,是件看起来有点耻辱的事”。英国的《卫报》则将影片末尾对人鱼的屠杀与2009年的纪录片《海豚湾》联系在了一起,而这也令本片在英国的分级被定为“15级”——与《死侍》同级。这些事例证明,《美人鱼》的口碑或许并不一定像票房那么红火。
中国电影票房近年来一路高歌猛进,2010年才刚刚超过百亿元,去年就达440.69亿元,整整翻了四倍。今年新年伊始,前45天的电影票房已超过百亿元,票房“天花板”正被不断突破。但遗憾的是,为我国电影票房作出贡献的有着不少高票房、低品质的国产片。
造成这种高票房低品质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2015年我国新增影院1200余家,新增银幕8035块,观影人次达12.6亿人次。这些数字,相当程度上是中小城市兴建影院所带来的。每天22块银幕的增长量,吸引了大批从未有影院观影体验的新观众,这批观众也被业内称为“小镇青年”,其欣赏趣味和观影选择现在就明显地左右着中国电影的票房走向。这种粗放式、迎合式的发展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电影的内在品质。
其次,品质较高的艺术片在市场上走得十分艰难。如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赢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也是去年金马奖最大赢家,独揽5项大奖获得极高赞誉,但票房仅为6140万元,显得有点惨淡。《山河故人》同样叫好不叫座,仅3000万元的票房再现文艺片上座率怪圈,但这已是贾樟柯迄今为止最卖座的电影了。如此市场表现,让不少有艺术追求的导演为之心寒。正如导演陆川所感慨的:“市场规则变了,走出新的路都挺艰难的。”
由此,剧组更多的是急功近利,迎合市场,追求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艺术不多,出现了不少迎合之作、肤浅之作,完全置口碑和品质于不顾,降低了中国电影的整体水平和形象。更重要的是,尽管中国电影票房在全球已仅次于美国,但由于影片质量与欧美国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高票房难掩低品质,要真正“走出去”依然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