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筷极少极少,而仿珊瑚筷在清代却很流行,以兽骨制筷,再染红色,公开标明仿珊瑚筷上市。在200年后的当今古玩市场,大多删去“仿”字,以假乱真,使缺少经验的收藏者上当受骗。
市上为何缺少珊瑚筷?因为珊瑚是名贵的有机宝石,主要产于大海中,开采难制筷更难。古籍《洽问记》载:“积石南有大海,海中珊瑚生于海底,大船载铁网下海中,初生时,肌里软腻似菌,经一年出,网目间变作黄色,出海见风变硬,红色者为贵。”
《珊瑚纲》载:红珊瑚产于地中海,骨质坚硬,颜色鲜美,可作装饰品,我国台湾所产的桃色珊瑚也可作雕刻用。在古代因没有潜水衣等设备,极难在大海中开采珊瑚,故珊瑚成为珍稀之宝。
清代一品高官的顶戴即用高价进口珊瑚制成:所谓制筷难,因大海中的珊瑚曲曲弯弯,很难制成直挺挺筷子,即使制成也浪费很多宝贵原料。
我藏筷20多年,跑断腿也没有求到一双珊瑚筷。说来红运高照、老天降福,1999年一天藏筷馆来了一位老先生,他说慕名找到多伦路文化街,送宝上门。等他解开丝绸小包,我几乎惊呆了,包内竟是我梦寐以求镶银珊瑚筷竟然八双之多:每双闪着红光,好像红太阳在小小藏筷馆升起。虽然老先生开价过高,可我没有还价。我知道这是万金难求之宝,我怕错过良机,以后再也无缘相见了。老先生的话句句使我感激万分。他说这珊瑚筷是先祖传家之宝。你是我国藏筷第一人,送到你的藏筷馆展示,可以为弘扬箸文化增光添彩,在我家睡大觉简直是天大的浪费。
闻听此言,我忙取出银行存款,和从台湾参加中华美食藏筷展,大会赠送的珍贵纪念品等转送给老先生。虽然珍藏多年有点舍不得,但为了感谢老先生割爱传家宝珊瑚筷深情厚谊,即毫不犹豫将纪念品送到老先生手中,还送了三本我撰写的箸文化专著,表示谢意。
等送走老先生,晚间正巧一位北京收藏名家来访,我于是把刚刚收藏的八双珊瑚筷捧出来向他请教,他忙以随身所带的放大镜仔细欣赏后说:红珊瑚辣椒红为上品,你刚才收进的为蜡烛红为中品,恭喜你三喜临门。
这位古玩鉴藏家所说的三喜:一喜,这是八双清代珊瑚筷,正好一桌,实在难得。二喜,此筷不是两镶,而是三镶,顶镶银帽,中镶银环,下镶银套。三喜:现在古玩市场中,很少见到乌木镶银和象牙镶银筷,偶而见到也是上下两镶银筷,上中下三镶银筷简直是稀罕之物。说来真是福星高照,这清代八双筷,不但是珊瑚筷,而且是上中下三镶银红珊瑚筷,真是宝中之宝也。
有人认为收藏者检漏是运气,意外得宝是福气。我不迷信,我认为老先生之所以送宝上门,是一位炎黄子孙对弘扬箸文化的忠实贡献,这是藏宝于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可敬可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