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抔五色土,刻画出世间让人沉醉的美妙万物,件件逼真,神采飞扬。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沈锡芬,用她灵巧双手,建造自己的紫砂王国。温婉灵秀的她,仿佛汲取了江南的灵气,纤纤玉手之下,拿捏出绚丽纷繁的紫砂艺术精品。
沈锡芬是在20岁那年步入了紫砂的队列。她很幸运,入道便在徐安碧、顾治培大师的指引下,学习紫砂技艺。二十多年的艺壶之路,沉淀出了她水墨氤氲般的气质,淡泊名利的心境让她在同龄艺人中脱颖而出。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沈锡芬的“鱼化龙”,是她的一次大胆尝试。传统的“鱼化龙壶”经过紫砂巨匠邵大亨的精心设计之后已经成为传世的经典壶形,多年来,一直是众多紫砂人临摹的典范。沈锡芬对于这传统壶形思考良多,她认为,传统不仅是令人遵循的,也是用来打破的。她的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改变。壶嘴的设计,一改往日海水波涛的形态,而是以鲤鱼鱼嘴制成一弯的壶嘴。壶嘴和龙把上都雕刻着细致的鳞片,遥相对应。张开着的鱼嘴流和壶盖上的龙头相映成趣。壶身上装饰的鲤鱼,雕刻得精巧细致,不论是飘逸的胡须还是摆动的鱼尾都栩栩如生,形象生动。与此相比,壶上对于龙的形象的刻画却偏于写意。这种详略的对比正符合鱼在人间,龙游天上的意韵。沈锡芬从古老的传说入手,简化了装饰,深邃了主旨,使得传统茗壶有了时代的特色。
春的播种,夏的耕耘,是为了秋的收获。沈锡芬的一把“收获壶”道出了生活的情趣。
壶体仿佛是一座房子,顶上的壶钮旋转而上,宛若炊烟袅袅升起。壶流是鱼头,壶把是鱼篓。傍晚时分,打渔的渔翁满载而归,篓中满是鱼儿。远处的家中已然开始炊烟燎绕。那温暖的画面,满足的情态,一股幸福的味道,飘洒开来。
眼前这把紫砂壶,名曰“秦风壶”(见图),乃沈锡芬制作,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安碧装饰。细观此壶,融入了浓厚的中国元素,把带有神话色彩的瑞兽装饰进壶中,似乎把我们带入了先秦时代。此壶造型简约含蓄、雄浑大方。泥胎砂质,清晰可见,却又光润如玉,温和的紫砂胎色,让人心生欢喜。整个紫砂壶造型犹如一只鼎,壶底三足鼎立,造型为瑞兽之足。壶身饱满圆润,与壶盖相接处,收腰约半寸,在这半寸腰围上,徐安碧大师用精湛的雕刻,装饰成秦国兵马俑,战车、战马、将士,构成威风八面的气势。再看壶把和壶嘴,在与壶身连接处,分别塑以龙首、凤首装饰,形象生动。嘴、把两相配合,表现出龙凤呈祥、滋养万物之祥和景象。壶钮乃百兽之王——狮,仰首作咆哮状,栩栩如生之态跃然眼前。整把壶寓意吉祥,体现我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
沈锡芬的紫砂陶器不是邻家女孩式的小家碧玉,而是不让须眉的大家闺秀。她的作品,有着女性的柔美气质,同时也不乏动人的大气与浑厚。她聪颖灵动,敢于挑战传统的经典而不落俗套;她富有激情,她认为,对于传统的艺术,创新是其发展的唯一道路,“变则兴,不变则衰”,沈锡芬将时代的气息,全新的审美与传统相结合,坚持走在继承和发展紫砂的正确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