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4月1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笑谈我的姓氏
桑胜月
  桑胜月

  百家姓里,什么姓都有。

  我姓“桑”,一个较稀少的姓。姓桑,不如姓张,姓李那么好向人介绍。人问:贵姓?答:免贵,张,弓长张。人问:贵姓啊?答:免贵哦,姓李,木子李。看,这样的姓氏多好介绍,张,左右结构,李,上下结构,左右一拆,上下一分,听得人一清二楚。马上将你记在心中,从此成了朋友。换了我的这个“桑”,嗨,介绍起来可麻烦喽。

  时光倒退三四十年。那时的电讯工具是传呼电话。我最怕的就是对方传呼站的阿姨问我姓什么。我说:“我姓桑。”

  那边问:“什么上?”

  我矫正她:“我不姓上,姓桑,桑叶的桑。”

  对方笑我:“噢哟,你发音发发清楚,商业的商,老早好讲讲清爽 。”

  上海人“商”、“桑”不分。我还得耐心点:“我不姓商业的商,我姓桑叶的桑。”我把每个字用普通话重音咬得准准的。

  “噢哟,讲来讲去,还是商业的商呀,用得着开国语吗?”阿姨开始急了。

  “阿姨,侬(你)蚕宝宝养过吧?蚕宝宝吃的是桑叶,对吧?我姓的就是蚕宝宝吃的桑叶的桑!”我比阿姨更急,为了个姓,倒要说起绕口令来了。

  “啊呀呀,老早好把蚕宝宝的那个桑讲出来 ,阿拉(我)又不是吃饱了饭没事体(事情)跟侬(你)白相(玩)!”

  常常是接话人还没找到,这厢里的我已经累出了一头汗。常言道,智者不能重复犯同样的一个错误,我要从此接受教训,力争向智者靠近。

  以后凡有人问我姓什么,我一律走捷径,不再与他们在“商业”与“桑叶”里弯弯绕,直接亮出“我姓蚕宝宝吃桑叶的桑”的底。以后这句“我姓蚕宝宝吃桑叶的桑”就成了熟人打趣我的“炮弹”,我则以“桑氏名言”自封。

  以桑氏名言自报家门,倒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时,没有身份证,很多场合要自报姓氏。然而,让我大跌眼镜的是,听的人居然不会写这个“桑”字。

  我提醒道:“三又一木”。

  “哟,像日本名字。”看,一下子,就篡改了我的国籍。

  听的人在纸上比划了半天,这三个“又”,一个“木”,搭了半天的积木,都不知如何摆放和组合:

  “侬(你)的姓,难听懂,又难写,自己写去!”啪,笔一摔,纸一推,我只好摇摇头,忍气吞声签写这个我以为既不冷僻也不难写的“桑”。

  亲爱的读者,请允许我写一句套话:春雷一声震天响,祖国大地搞开放。

  不料想,这一开放,我在自我介绍时大大受了益。

  此话并非虚言。想想看,有人去洗了桑拿,不仅净了身,还顺便记住了洋味儿十足的两个字:“桑拿”。记不住日后就不能向别人炫耀了。有人出门扬招了“桑塔纳”出租车,不仅省了力,也顺便记住了“桑塔纳”好听的洋名。后来又看了舞林大会,记住了风情万种的桑巴舞。看多了频频出现的“桑拿”、“桑塔纳”和“桑巴舞”,我忽然茅塞顿开。

  人,问我:“你姓什么?”

  我朗朗答道:“桑塔纳的桑!”

  似乎是心有灵犀,听者一听即懂。

  但我不说“桑拿的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民生速递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目击/街拍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天弈新元 别有同天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11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B12版:广告
笑谈我的姓氏
图片新闻
活动菜单发得好
婚礼上的拥抱
地球上的“死地”
父亲的十字形衣架
寻访林芝的春天
二维码
新民晚报夜光杯A27笑谈我的姓氏 2016-04-14 2 2016年04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