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走进西藏林芝,此时的林芝春寒未尽,不时还洒下零星细雨,顺带还夹裏些许雪花,但林芝的天就像小孩的脸变得太快,雪花还未落地,太阳已扒开了云层,豁然开朗、艳阳高照,这真是一片奇异的土地。
我们的车沿着国道徐徐前行,漫山铺开的粉色野桃花苞,随风送来春的气息。远方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终年不融的皑皑白雪,映衬着蓝天与藏语意为“神女的眼泪”的尼洋河,河水映着雪峰,宁静安祥,挂满山坡的五彩经幡随风舞动。林芝,你的春天充满妩媚、动感、粗犷、野性的巨大力量。行走林芝的春天,怎能不醉?
美丽西藏——寻访最美春天林芝,在尼洋阁非遗文化博物馆前开启了我们的行程。
尼洋阁,记录西藏的变迁。一张张图片、一件件物品从民族服饰、农耕文化、狩猎文化、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等多个方面,仿佛走进林芝曾经流逝的岁月,凝视着一个个工布藏族、珞巴族、门巴族、僜人等几个族群独特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的展品,似乎觉得它还流淌着生命温度和传奇……
车行八一镇巴结村,进入由广东省援助而建的“世界柏树王园林”,迎面一棵缠满五彩风马旗巨柏(亦称为雅鲁藏布江柏树),树下听着苯教开山祖师辛饶米保的生命树的传说,站在这棵藏胞心中的“神树”前,寄托我们的愿望和祝福。
卡定沟,奇峰异石古树参天,拾阶而上,淅淅沥沥的毛毛雨为高低错落的植物洗去了积尘。伸手揽一把清风,嘴边多了氧气的分子和春的气息。
抬头观望,山崖群像多姿:强巴佛、济公拜佛、班丹拉姆、观音菩萨、神龟叫天、神鹰献宝、酥油灯,让你想象万千。有一种说法,有佛缘的人才能看到看懂这些抽象化的佛像景观。原来“卡定”藏语有“天上人间” 的意思。来此行游,志在体会天人合一的仙境。
走进原生态巴松措,会惊诧,这是在西藏吗?春季的巴松措湖四周群花烂漫,雪峰阵列并倒影湖中,景色宜人至极。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是四时不同景,秋天犹佳,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火红的枫叶折射灿烂的阳光,倒影在碧蓝的湖面,耀得人目酣神醉。距岸边大约一百米处有一座小岛名为扎西岛,传说该岛是“空心岛”,即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虽然只是个传说,却也觉得蔚为神奇。小岛上有座“错宗工巴寺”,始建于吐蕃赞普时期,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四周桃花与青松相映,煞是好看。
车行路上,停靠一商店门口,原来此为观“丹娘佛掌沙丘”最佳视角,特兀的地貌景观让我叹为观止。
南迦巴瓦峰脚下,石缝中间一棵茂盛的桃树奇特的景观,演绎了一段桃树王之女与部落男子的感人爱情故事。
从派镇前往索松村的路上,天转晴了,南迦巴瓦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当峰尖露出一角时,大家都情不自禁欢呼起来,感叹运气太好了,看到了这来之不易的真容。
寻访林芝春天的最后一站,是走进藏胞家。
春天的索松村完全掩映在一簇簇粉色的桃花之中,踏访安排在藏胞吉美家。由蓝天和雪山映衬,吉美家多彩的房子点缀其中,显得静谧而又悠闲。进入他家的客厅,火炉已生起,茶几摆满了藏式小点、酥油茶和刚采摘的苹果,靠墙边是一排排漂亮的藏柜,横梁、天花板布满彩绘雕饰。吃着递过来的苹果,听吉美大叔娓娓道来: 这一排二层的楼房,是我们老两口经营的家庭旅馆,平日房间基本客满,每年旅游旺季房间要上网提前预约。他们的一双儿女毕业于名牌大学,现都留城当公务员,有个小孙子,除去开销,每年都有结余款……说到怎么会想起办旅馆,老两口充满了感激。当年林芝市政府为提高藏胞的生活水平,把50岁以下的村民全部组织起来,根据每户具体情况,定向培训各种致富技能。从吉美老两口的脸上,看到的是满满的富足感。
好客的女主人米玛阿妈提着装满青稞酒壶,走到我面前,青稞酒,藏语叫做“羌”,是用青藏高原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接过米玛阿妈递来的青稞酒,对米玛阿妈的盛情,我一饮而尽,连声道谢。她也耳语了几句藏语,我没听懂,但米玛阿妈的笑容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由藏族阿妈,想起两位来林芝创业、打拼的四川小伙子。相识地在八一一家土特产商店,聊得投机,小伙实话相告。他已经有了自己店铺,正在装修。我好奇地问,你准备卖什么?他从柜里拿出一堆原石,说卖石头。他告诉我,这些原石来自他的家乡——四川,他看好了市场的升值潜力,准备做成饰品出售,你要原石也可以卖你,但不懂就不要买原石。为什么选择来林芝创业?他笑了,没理由,就是喜欢,有发展。
还有一位是手艺不错的美发师,听说我来自上海,他很兴奋,他说他2006年去上海学了二年手艺,离开上海后辗转过全国好几个城市,最后他把心定在了林芝。问他为什么离开大城市,来这里打工,是不是这儿离家乡近?他的回答让我吃惊,他说这里让他舒服,他最终想要拥有自己的工作室。这里有像吉美大叔和米玛大妈善良、朴实的藏胞,有正在落实的林芝巴宜区发展规划:改善教学、住房、医疗条件,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的前景,我想这是他们留下来的理由之一。
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的人,我尊敬他们,愿他们成功、幸福。愿林芝的春天更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