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我在运河东路边散步,一辆小汽车疾驰而过,被路边的积水溅脏了裤子。回家后将裤子洗了,拟用过去买的铅丝绕的“凸”字形衣架晒,突然想到以前父亲竹制的十字形衣架,犹豫了一下。
老家言巷的大门外,是一片充满童趣的竹园。我在第二故乡淮阴(今淮安)工作,刚有孩子,父亲过江来看我们,带来的物品中,有几只竹制的十字形晒衣架。父亲说,用自家竹园长的竹子自己做的,“实用。干得快。”我想起小时候就看到父亲的制作过程:用两个约30厘米的竹片,交叉成“十”字形,正中穿根铅丝做的挂钩,周边系上夹衣用的4只小夹子,即成。这种晒衣架的优势是:湿物的采光好,空气的接触面大。我当时猜,父亲说的实用是指晒尿布吗?我暗笑了。当我叶落归根回故乡无锡,带回的东西,除必需的书本外,土生土长的十字形衣架也忝列其中。
我从旧纸箱中将十字形衣架翻了出来,用系着的4只小夹子将裤腰夹好,悬挂,放阳台外晒,见它在春风中、阳光下轻轻摆动,似在张扬什么。我想,若用“凸”字形衣架,衣服在空中只占用一个平面,干得慢;而用十字形衣架,衣服占一个正方形的立体,脱水快,节省了时间。那么,父亲啊,你的十字形衣架,是留给晚辈的一个信号——将空间转化为时间,我拾起了你“干得快”的叮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