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9月0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月光下的那一抹南乳玫瑰红
沈嘉禄
  文/沈嘉禄

  说起来,月饼跟青团、粽子、汤团、年糕、馄饨、烧卖、八宝饭、重阳糕都是一家亲,但它的荣辱兴衰,如果放在全球饮食史的坐标上来考察,绝对奇葩。一只号称镶嵌了或鲍鱼或鱼翅或燕窝的月饼要卖五六百元,这叫意大利白松露从此不敢发飙。这几年廉政风暴刮到大江南北,这种“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的豪华月饼如过街老鼠,逃之夭夭。同时,在民俗学意义指导下的平民化月饼重返市场,散装月饼以“反包装”的简朴外观给民众强烈提示:月饼的存在价值就在于作为平民生活的微软注脚。

  今天,民俗节庆的内涵历久弥新,区区几元钱一枚的鲜肉月饼也愈发为群众所喜爱。据考证,鲜肉月饼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诞生于上海曹杨路、兰溪路一带的“悦来芳”,到了凭粮票吃饭的年代,有些饮食店用一只柏油桶改装成煤球炉,再搁一只平底锅,当街现烘现卖鲜肉月饼,节庆气氛相当浓厚。鲜肉月饼以小家碧玉的容颜获得青睐,论风味又是江南咸鲜一路,一口咬下,滚烫的油脂予舌尖亲热的刺激。

  周六下午,小戚带了一盒鲜肉月饼来寒舍喝茶,看他表情,赛过在古玩市场觅到一只乾隆青花大盘,再一摸盒子,还是温热的,“刚刚出炉的,快吃”。我咬了一口,小戚迫不及待问我感觉。我又咬了一口,果断表态:“好吃,这个味道我喜欢。”

  这个味道是我从小熟悉的,妈妈的味道,贫寒生活中偶尔一次“饕餮大餐”的体验,深深植入我的记忆深处,再也无法抹去。是的,就是南乳烧肉的味道。再看看手里剩下的那半只月饼的馅心,南乳汁液所有的那抹艳丽的玫瑰红,正在午后的阳光下闪烁温润的光泽。

  小戚告诉我,这是淮海中路金辰大酒店的创新产品。厨师的灵感来源——说到这里我稍稍有点脸红,这是小戚的原话噢——来自本人《上海老味道》一书,里面有一篇《腐乳卤的血色黄昏》,专门谈到腐乳卤及南乳烧肉。于是有心的大厨想:何不做成南乳烧肉口味的月饼呢?这个在上海肯定有众多粉丝。

  如此说来,今年我为鲜肉月饼已间接地作出一个贡献。

  今年鲜肉月饼开炉早,在传统的鲜肉口味之外,我还吃过鲜肉松露、鲜肉榨菜、鲜肉松茸等品种,而南乳烧肉,我认为更符合南方人的口味,跟上海的民生也有密切的关联。现在上海人富裕了,不大吃泡饭了,作为佐泡饭的当家品种,南乳的存在空间一再压缩,但是借南乳卤或红曲米粉来做出多种美味佳肴,既可重温美味,又能固化记忆,所以南乳肉、樱桃肉、南乳通心菜、南乳饼等等至今还是饭店里的特色菜品。

  南乳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红乳腐在酿造过程中加了红曲米。红曲米中富含红曲酵素,能够降低血脂,降低血压,具有抗氧化和强化肝脏功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红曲酵素被世界医学界誉为“可以媲美青霉素的旷世发现”。

  乳腐是堪与欧洲奶酪比美的“中国奶酪”,红乳腐犹如中国奶酪中的“红宝石”,南乳烧肉月饼无论口味还是文化内涵,都可以像红宝石那样,在月圆之夜以及更多的日子里散发出更为红亮的光芒。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社会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A29版:新民健康
   第A3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1版:专版
   第A32版:专版
   第A33版:专版
   第A34版:专版
   第A35版:广告
   第A36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08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苏州的青鱼
月光下的那一抹南乳玫瑰红
糖醋藠头
一蘭一碗面
小荷叶莲蓬汤
新民晚报美食物语/好吃周刊B06月光下的那一抹南乳玫瑰红 2016-09-08 2 2016年09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