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危害我国人民的疾病。除了癌症,脑卒中是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预防脑卒中呢?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除了要降低收缩压、积极治疗高血压、禁烟、防止糖尿病、防止心脑血管病及心房纤维性颤动等,对发病风险大的人重点加以防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能不能像其他某些病一样,查血指标来发现呢?现在国外正在研究。2016年8月24日在网上提前发表的美国《神经病学》杂志上就有人提出血中4个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
他们利用原来对高血压和脑卒中等研究的部分对象共3224名,从1998-2001年起,随访9.8±2.2年。这些对象年龄61±9岁,54%是女性。入组时加测了血中15个指标。在随访期间第一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98例。
这15个生物指标主要是有关炎症与内皮功能的。把发生脑卒中与这些指标加以分析,为了便于比较,统计各个指标每增加一个标准差(SD,统计学名词)所加的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比(HRs)。
这15个指标中有4个指标增加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高有统计学意义,它们是:C反应蛋白(CRP)增加风险28%,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NFR2)增加33%,全部同型半胱氨酸增加3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加25%。
所以在其他预测脑卒中风险指标(如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维性颤动、动脉粥样硬化等)上再加测以上4个血液指标,如果增高,可以提高预测脑卒中的能力,也可以因此重点对这些对象进行预防工作。
但是以上工作仅仅是观察性工作,说明二者之间有关,不一定就是因果关系。而且这些指标往往是指全身性轻度炎症及内皮功能失调,并不是指局限在脑部。而且有些指标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曾有人报告当升高时可以增加脑部血流量,因而保护神经元。但是当VEGF水平升高时确实增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机会。有人用VEGF抑制剂治疗视网膜黄斑变性时,并没有看到脑卒中的风险降低。全部同型半胱氨酸能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因而促进脑卒中的发生。C反应蛋白增高说明全身有轻度炎症及血管中斑块不稳定,因而利于发生脑卒中。TNFR2是一个新出现的指标,本研究第一次证明它是脑卒中的一个风险因子。曾有人报告用TNF-α抑制剂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同时发现血管病变减少。
因此这些指标要综合起来看,从总的看,包括血压等这些指标都有增高趋势,说明这个对象的脑卒中风险是高的,单凭个别指标改变不能肯定说明问题。
本研究在脑卒中的血液中指标测定方面是领先的,因而也是初步的。希望将来进一步研究能解决病因及病理生理问题,因而可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
我国目前尚未开始脑卒中的这方面研究,不过由于我国脑卒中比西方多,更要从预防及治疗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着手。要减少饮食热卡,适当活动,心理平衡,缩小过大的腹围,真正建成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