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康复/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9月1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变思维模式 排除情绪困扰
金海燕
  思维是我们心理活动的一部分,带有明显的个人标签,如同我们穿衣戴帽的风格一样,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体现,这种体现就是情绪和行为方式。也就是说思维影响和决定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心情状态和做事风格。积极思维的人常常会表现乐观、自信、愉悦、平和;而消极、悲观、自我批评式的思维常常导致抑郁的发生;灾难化和恐惧的思维则是焦虑情绪的始作俑者。在焦虑者的思维里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可怕的事情即将发生”,因而每天恐惧紧张,寝食难安。

  思维有如此之大的作用,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会刻意考虑研究自己的思维方式。时刻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情绪,却不知它从何而来。当我们每天重复一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事情,日常生活和工作变成了一种例行公事,却没有觉察到是思维在引导着一切。如果你足够用心就可以从一些生活小事上看到自己的思维习惯和特点。我们倾向于用经验、知识和情绪来进行判断和分析,形成自我独特的思维习惯,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我们怎样看问题,会影响我们如何去面对问题,作何反应。情绪就像岩浆,蛰伏于地下蠢蠢欲动,思维就是引燃其喷发的能量源。

  思维对情感会产生巨大影响,改变思维方式可以重新塑造情感。这也是心理学中常用的认知治疗的理论基础。我们经常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但幸运的是,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因而,可以通过辨别自己的情绪状态,来认清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想,鼓励和调动积极的思维,调节改变不当的消极思维,消除对情绪状态的不利影响,进而排除情绪困扰。

  为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在生活和工作中就要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训练积极的思维方式。比如,换位思考、理性思维、心存感恩、寄情于美好事物、不沉溺于懊悔和失败,与他人分享快乐等。当我们决定要改变或学习新的行为时,思维将决定是否有改变,且如何产生改变。所以,如果我们相信可能做成某件事,积极的思维会引导我们达成最终的目标。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无法控制会发生什么,但可以决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思考和感受,这就是思维的力量。

  金海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8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复/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2版:大购网专版
改变思维模式 排除情绪困扰
腹透让肾衰患者 过上正常人生活
家庭医生管健康 “全专联合”齐守护
呵护衣食住行 记忆与爱同在
糖尿病个体化管理 进入“O2O”闭环时代
补充维生素B1或许对预防痴呆有益
广告
新民晚报康复/康健园B02改变思维模式 排除情绪困扰 2016-09-12 2 2016年09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