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有如此之大的作用,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会刻意考虑研究自己的思维方式。时刻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情绪,却不知它从何而来。当我们每天重复一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事情,日常生活和工作变成了一种例行公事,却没有觉察到是思维在引导着一切。如果你足够用心就可以从一些生活小事上看到自己的思维习惯和特点。我们倾向于用经验、知识和情绪来进行判断和分析,形成自我独特的思维习惯,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我们怎样看问题,会影响我们如何去面对问题,作何反应。情绪就像岩浆,蛰伏于地下蠢蠢欲动,思维就是引燃其喷发的能量源。
思维对情感会产生巨大影响,改变思维方式可以重新塑造情感。这也是心理学中常用的认知治疗的理论基础。我们经常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但幸运的是,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因而,可以通过辨别自己的情绪状态,来认清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想,鼓励和调动积极的思维,调节改变不当的消极思维,消除对情绪状态的不利影响,进而排除情绪困扰。
为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在生活和工作中就要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训练积极的思维方式。比如,换位思考、理性思维、心存感恩、寄情于美好事物、不沉溺于懊悔和失败,与他人分享快乐等。当我们决定要改变或学习新的行为时,思维将决定是否有改变,且如何产生改变。所以,如果我们相信可能做成某件事,积极的思维会引导我们达成最终的目标。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无法控制会发生什么,但可以决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思考和感受,这就是思维的力量。
金海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