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互动/新民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9月1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Q&A
  读者提问:秋天马上就要到了,在平日的生活起居中,应如何应对秋燥?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中医科主任徐中菊:白露节气标志着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天气干燥。人们常感觉很“干”,传统医学谓之“秋燥”,燥邪当令,人们会感到鼻子眼睛干燥、嘴唇干裂、口干便秘,皮肤干紧脱屑等“秋燥”症状。且燥邪容易伤肺,故常常会出现干咳少痰,甚至痰中带血等症状,老年人尤其多发,此时要注意防秋燥。

  首先室内保持一定湿度,可以在房间里放上一台加湿器;沐浴时尽量少用或不用沐浴露、肥皂,水温也不宜太高,洗完宜及时涂抹润肤露、润唇膏和护手霜等,起到保湿作用。其次,合理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并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适当多吃养阴生津润燥的食物,如秋梨、芝麻、白木耳、广柑、柿子、秋藕、莲子、菱角、甘蔗等,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和温热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等,也不宜多吃烧烤食物。可以做些简单的药膳以滋阴润肺为宜,如银耳百合汤、西洋参麦冬茶、川贝炖雪梨、沙参玉竹猪肉煲、枫斗杏仁粥等,并可酌情配合一些中医外治法,如揉按睛明穴缓解眼睛干涩,按摩迎香穴(鼻翼两侧)缓解鼻道干痒,按摩足三里、合谷有助于防便秘,也可以采用一些养阴润燥的中药煎汤外敷或熏蒸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8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复/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2版:大购网专版
长期高糖饮食可折寿10-20岁
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Q&A
广告
新民晚报互动/新民健康B04Q&A 2016-09-12 2 2016年09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