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顿行动”
1940年6月,纳粹德国击败法国,配合法军作战的英国远征军也陷入重围,幸亏英国海军拼死相救,几十万英国士兵得以脱离险境,但所有重武器都丢在法国敦刻尔克海滩。之后相当长时间里,英国笼罩在失败的阴云中。为了振奋士气,首相丘吉尔决定组建精锐的突击队,袭击德国占领区,“这群无畏的战士将是令纳粹分子胆寒的力量,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打击一切敌对目标,哪怕这些目标有重兵把守”。
经过斟酌,英国战争部确定德占法国港口波尔多为优先突袭对象,它位于比斯开湾,是德国与法西斯伙伴日本进行物资交流的据点。1941年至1942年,德军在波尔多接收到日本运来的大量钨矿石及生胶,这些都是日军从中国掠夺来的。英军认为,波尔多变成“推动德国战争机器运转的源动力之一”,必须对其实施“毁灭性打击”。
丘吉尔钦点英国海军陆战队路障巡逻队(RMBPD)担任奇袭任务,尽管部队编制成员只有34人,却个个堪称“浪里白条”,精通水上驾驶和陆地作战技巧。1942年9月21日,巡逻队长赫伯特·哈斯勒少校向战争部提交针对波尔多港的突袭方案,代号“弗兰克顿行动”。情报显示,德军在波尔多驻有32艘巡逻舰艇,为避免被发现,巡逻队将在英军潜艇配合下,把三艘独木舟运至离波尔多港约100千米的海域,敢死队员划着独木舟混入港口,犹如“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哈斯勒估计,一旦成功,他们将炸毁6-12艘停泊在港内的德国船只。得手后,队员们将趁乱脱身,经陆路前往中立国西班牙,再设法回到英国。
独木舟派上大用场
“弗兰克顿行动”的关键是敢死队员能否操纵独木舟抵达波尔多,要知道,以人力划独木舟跨越茫茫大海,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丘吉尔回忆:“即便对最擅长操舟的爱斯基摩人来说,这也是极具挑战性的,但哈斯勒却认为值得一试。”
巡逻队选择的突击工具是绰号“鸟蛤”的M2双人划艇(士兵们私下称“爱斯基摩人独木舟”),这是一款16英尺(约4.9米)长的可折叠式平底划艇,除艇底外,都是用防水帆布制成,折叠后通过潜艇24英寸(约61厘米)标准舱口搬进艇内,到达目的地后,再搬到潜艇甲板上,打开即可下水驾驶。投入行动的“鸟蛤”艇都进行了改装,除了搭载两名队员外,还装载八枚磁性炸弹、两枚手榴弹、指南针、水深测量线、艇身紧急修补包、伪装网、防水表、渔线,以及可供两人使用六天的口粮和饮水。另外,每名敢死队员还随身携带一支韦伯利-斯科特1912型手枪和一柄费尔巴恩-塞克斯格斗匕首。
10月13日,英国海军元帅、盟军联合作战部长蒙巴顿批准“弗兰克顿行动”,但为了稳妥,他把参与突击的划艇由3艘增至6艘,敢死队员13人(其中12人为正式参与者,1人替补)。20日开始,哈斯勒对敢死队员展开特别训练,包括划独木舟、安放磁性炸弹及避险逃生等。12名队员分为A、B两组,明确各自需要的突击目标。为检验训练效果,英国海军特别为他们在德特福德港举行模拟演练,大家划着“鸟蛤”从马盖特出发,对数十千米外的德特福德港实施“突袭”,现场观摩的蒙巴顿非常满意,祝愿大家旗开得胜。
意外迭出,险情不断
1942年12月7日19时17分,英国潜艇“金枪鱼”号(N-94)在距离法国海岸约16千米外悄然浮上海面。不远处,吉伦特河口的灯光清晰可见。随着舱盖的打开,潜艇甲板上开始热闹起来,敢死队员们有条不紊地将“鸟蛤”从舱内搬出来重新组装。可惜的是,其中一条艇在运输过程中被压坏,敢死队只能出动五条艇和十名队员。19时30分,所有划艇准备完毕,随潜艇前来送行的巡逻队副队长雷克斯上尉与敢死队员一一握手,约定来年愚人节(4月1日)在伦敦高级餐厅大吃一顿,“你们将代表我们去完成一项伟大的任务,我谨代表巡逻队对大家表示感谢,相信全体英国人也会对你们表示感谢。祝大家好运”。
下水后,四艘划艇以哈斯勒驾驶的划艇(巡逻队内部称“鱼鸟”)为首,按照每划行一小时休息五分钟的频率行进。为了隐藏行踪,他们昼伏夜出,晚上尽可能地多划一段距离,白天则找块礁石躲起来。第一天晚上,英国人就遭遇了大浪,一艘划艇被打翻,两名队员不得不拽着其他划艇向前游行,在距法国海岸最近的地方自行游开,突击队剩下的四艇八人则继续向前,准备进入吉伦特河口,不幸的是,他们在河口处遭遇德军巡逻炮艇,慌忙躲避时,又有一艘艇失散,乘员生死不知。第二天晚上,突击队在五小时内划行32千米,天亮后在一处水草茂密处隐蔽起来,意外的是,其中一条艇被德军巡逻队发现,两名队员被俘。队长哈斯勒心情很糟:剩下的两艇四人,还能不能完成任务呢?
万幸的是,接下去的行程还算顺利,12月10日夜,哈斯勒带领两条划艇抵近波尔多港。按计划,突袭行动将于当夜展开,但受潮水影响,两艇离港口尚有一段距离,哈斯勒决定将攻击推迟到第二天夜里。11日白天,四名队员边在艇上休息,边整理武器,他们将炸弹设定在21时起爆。两艇同时做了分工,哈斯勒所在的“鱼鸟”艇负责攻击港口西侧目标,另一艘艇则负责攻击东侧。
九死一生终回国
12月11日晚,英军两条划艇悄悄潜入波尔多港。哈斯勒的“鱼鸟”艇将八枚磁性炸弹安放在四艘德军船只的侧舷,随后乘着落潮之机,于次日0时45分离开港口。另一艘划艇则在其他四艘德国船只侧舷处安放了炸弹,随后也安全离开。
两艇在港外河道中会合,四名敢死队员拼命划桨,急速奔向外海。很快,哈斯勒听到身后传来剧烈的爆炸声。据事后了解,敢死队此番袭击共炸沉六艘德军船只,基本达到计划预期,不过此时此刻,哈斯勒等人想得最多的是怎样能够逃出去。
12月12日6时,两艇在毗邻西班牙的法国布莱海滩靠岸,哈斯勒等人将划艇凿沉,随后大家分散行动,徒步穿越法西边境。两天后,两名敢死队员被德军抓获。哈斯勒和另一名伙伴顺利逃出160多千米,于18日到达法国边城吕费克并与当地抵抗组织取得联系,法国游击队在农场找了一个藏身处,哈斯勒和伙伴在此躲了整整18天,待风头稍有平息后,才在向导带领下翻过比利牛斯山,进入西班牙。
1943年2月23日,盟军联合作战部终于得知敢死队的下落:哈斯勒与另一名队员安全脱身,余者或死或俘。4月2日,即当初约定的伦敦聚餐的后一天,哈斯勒和伙伴乘飞机回到祖国,雷克斯上尉在餐厅为他们接风。餐桌上除了他们三人,还特别摆上八副刀叉,以怀念失去的战友。对英国来说,突袭波尔多是一次巨大的战争宣传和意志展示。此后,德国不得不采取更严密的措施来保护重点设施,消耗了不少物力和兵力。 于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