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9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食“大使”
管弢
  ◆ 管弢

  “上海料理厨师长”

  民以“食”为天,到任何国家都不能离开“吃”,最好吃的又是小时候的“味道”。所以,十几年前“从夫”到日本当“家属”、去年“从子”又来日本作“陪读”,我的这个“上海料理厨师长”就没有被免职过。

  中国料理在日本深受欢迎,但价格不菲,仅次于“法式料理”,日本主妇都想尝试着自己在家学做,“市役所”的中国料理教室期期满员。我来到日本东京乡下半年之后,有人就提议由我这位中国人来担当料理教室的老师,教大家“正宗”的中国料理。可惜,当初我语言没有过关,更重要的是我的料理是否“正宗”只有我的“食客”老公和儿子最清楚,哪有胆量站上这个讲台呀?

  但盛情难却,大家一再邀请,我决定去参加X期料理教室的结业会餐,条件是要带三个“中国料理”作为“门票”。我的“门票”是三个冷盆:四喜烤麸,诸葛蛋和醋拌莲藕。棕、黄、白,颜色漂亮;长方形、梅花形、圆形,“形式”多样;甜、咸、酸,口感丰富,加上食材价格便宜,对会餐后的“满意菜肴”评比信心满满。

  会餐安排在“料理教室”里,学员们都带着自己拿手的菜肴来聚会,有日式的,有西式的,也有中式的。我的三个菜放在了环形长桌的最前面,老师特地向学员们推荐了这三道菜,让大伙先尝、后议、再听。

  除了莲藕外,其他两个菜大家都不认识,试探性地夹了点。一圈下来,我的菜来添加的人最多,也最先空盘,餐盘前得到的“小花”(大家投票最满意的菜)也最多。

  “这是莲藕,可是做法和我们日本不同。日本把莲藕和其他食材一起炖,这个是凉拌,用了醋,更脆,更甜。”

  “这个蛋很好看,里面黑色的就是中国特有的皮蛋,颜色深的黄黄的叫咸蛋,加上鸡蛋后三种蛋混合蒸熟,用模子刻出各种花形,很是漂亮。皮蛋原本有一股特殊的味道,一般外国人很难接受,这样蒸熟后皮蛋的味道几乎就没有了。这个菜好看又好吃,我投它一票。”

  真不能小看外国人,对我们的饮食文化还有所了解,连皮蛋都知道。

  我继续补充道:“中国有一个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诸葛亮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名人,非常聪明,这道菜就叫‘诸葛蛋’,吃了它也能变聪明哦。”

  吃后能变聪明的“菜”一定大受欢迎,最后能得胜也是理所当然了。

  最后一个“四喜烤麸”,大家实在不知道是什么了,因为这种食材在日本没有,是我特地从中国带来的。

  “这是我们中国人洗碗的海绵,用旧了之后,洗洗干净,加酱油一煮,就是一道中国料理——四喜烤麸。很好吃吧?”我边笑边说。

  主妇们一边摇头,一边有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表情,夹起一小块咀嚼、品尝、思考……

  “豆腐,是豆腐吧。”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主妇若有所思地回答道。

  “真聪明!属于豆腐的另一种。日本只有豆腐,中国有豆制品,除了豆腐外还有许多其他品种,既好吃又有营养。我国还专门有素食,其中很多菜就是以豆制品为原料的。”我拿出一块干的烤麸,大家又摸又闻,很是好奇。

  这以后,我成了我们“市役所”的“名人”,只要有会餐活动,大家都来邀请我参加, “门票”还是三道中国料理。我陆续做了:油炸响铃、蚂蚁上树、四川泡菜……烧卖、饺子、春卷……收获了日本主妇们大把的“赞”和满满的“爱”。

  我这位民间“大使”就从吃入手,了解中国就从了解我们中国料理开始吧。我不擅长烹饪,好在我的“食客”都是外国人,中国又有着八大菜系,容我边学,边试,边教。

  就这样,我继续在日本当“厨娘”,到了寒、暑假更邀请日本主妇们来中国旅游,尝尝最正宗的中国料理,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

  又是一年月圆时

  儿子暑假结束回日本读书,我“从子”又在“月圆”前来到“异乡”。

  日本虽然和中国同处亚洲,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他们不用旧历(阴历),更没有中秋节。我们国人最重要的全家团聚的中秋节,在日本可谓是冷冷清清,毫无一丝节日气氛,上班的上班,读书的读书,更不要谈吃月饼、鸭子、芋艿了。

  我刚随夫来日本生活时,国内经济还没有这么发达,通信也没有这么先进,游子对亲人的思念只能用“国际长途”来解决。遇到一个朋友恰巧中秋前从国内回来,带回的一盒月饼那就是我们整个“朋友圈”的宝贝。月饼尽可能多地分成若干小块,分享给更多的亲朋好友,因为那是“家”的味道,那是“家乡”的味道。

  又是一年月圆时,经济条件是今非昔比了,微信的普及更是缩短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刚嫁到日本的小王跟着丈夫回北海道老家过节,才知道,原来日本也有“赏月”一说,他们把八月十五定为“圆月”,九月十三为“后月”,而农历十月初十更是第三个赏月日,称为“三月”;在日本的农村和老年人中还延存着这些习俗。我们中国“一次”的团圆赏月日从平安时代起传到日本被演变成了“三次”,看来“拷贝不走样”实在是有些难度。

  小王八月十五前就在“朋友圈”里晒出了乡下日式中秋的特色食品——月见团子(一种用糯米制成的团子,撒上豆粉或者蘸红豆泥),以及每家门口挂着的“芦苇草”。来冲绳旅游的小张在微信中晒出了当地特色的“红豆月见团子”照片,白色的团子外点缀着一颗颗红豆;在名古屋大学里讲学的桂老师也晒出了爱知特色“水滴三色月见团子”的照片,这里的团子做成了水滴型,还有白、红、黑三种颜色……节日的名称不同,过节的习俗不同,但人们追求美好事物的心态还是相通的。

  我决定再次开张我的“中国饭店”,形式由晚餐改为下午茶,对象是儿子的大学同学。

  中秋到了,儿子的同学如约而至。我拿出了从中国带来的“杏花楼”月饼、从中国料理店外卖的片皮鸭和薄饼、DIY自制的桂花糕以及按照中国习俗加工的芋艿和毛豆,外带一壶菊花普洱茶,让日本的年轻人尝尝中式“中秋节”的特色下午茶,听听我们中国“嫦娥”的故事,年轻的一代喜爱中国就从了解我们中国文化开始吧。在巫娜古琴的背景音乐下,大家又吃又喝,有说有笑,宾主尽欢颜矣。我还收获了一大堆礼物:装饰有兔子图案的口袋三明治、做成月亮形状的棒棒糖、兔形饼干,还有月见荞麦面……才听说原来日本的月亮里只“住”着兔子而没有了嫦娥。

  晚上,我拉着儿子到家附近的“上野公园”赏月。一轮皎洁的明月如同圆润的白玉挂在树梢,旁边点缀着三两颗繁星,波光粼粼的“不忍池”湖面笼罩着轻纱般的月光。微风吹过,吹皱了湖面圆月的倒影,似梦非梦。不由想起了诗人臧克家在《人好月婵娟》里的名句:“八月节,天上满月,人间团圆,拜月。”好一个“人好月婵娟”的中秋夜!可惜“异乡”的圆月下只有我和儿子。

  等到又是一年月圆时,“中国饭店”还将继续开张,我这位民间美事“大使”也要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的中国文化。月饼会有的,兔子会有的,嫦娥也一定会有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美食“大使”
六月雪
新民晚报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B10美食“大使” 2016-09-18 2 2016年09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