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广大班主任究竟是如何看待自己这份重要工作的呢?他们又是如何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待遇和幸福呢?
工作时间
平均超过四小时
此项调查源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对全国12个省市23个区县的246所学校共7463名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班主任平均每天用在班主任工作(不包括教学工作)上的时间为4.08个小时。如果按照国家劳动法中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的工时制度,那么班主任教师则把超过一半的工作时间用在了班主任工作上。具体来看,花在班主任工作上2个小时的教师最多,比例为27.16%;另外,50%以上的教师平均每天至少用3个小时处理班主任工作,还有四分之一平均至少花5个小时。这说明因班级情况、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效率不同等,班主任花在班主任工作上的时间也有差异。
调查显示,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在对工作量不满意这一项上的比例差别最大,42.37%的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量并不满意,比其他科任教师高出10.97个百分点。73.41%的班主任反映工作压力大,比其他科任教师高出10个百分点。调查分别考察了中小学校,发现中小学班主任平均每天用于班主任工作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班主任平均每天用4.89个小时处理班主任工作,比小学班主任(3.56个小时)多出1.33个小时。从平均数来看,初中班主任也比小学班主任平均多出1个小时。另外,还有25%的初中班主任每天需要在班主任工作上花5个小时及以上。
工作津贴
缺乏足够吸引力
从绝对数值来看,班主任群体期望津贴的平均水平为每月740.18元,比实际津贴高出495.61元,是实际津贴的3.03倍。具体来看,中学班主任期望津贴的均值为每月967.97元,与实际津贴相差616.97元;小学班主任期望津贴的均值为每月586.77元,比实际高出412.87元。小学班主任对津贴的期望程度略高于中学。
从相对数值来看,班主任群体的期望津贴水平相当于基本工资水平的三分之一,其中,中学班主任对津贴的期望值相当于基本工资的五分之二,小学班主任对津贴的期望值相当于基本工资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见,现有的津贴标准与班主任群体的期望津贴差距较大,一方面证实了现行的班主任津贴标准存在吸引力危机,另一方面体现了班主任对于津贴提升的诉求。
工作职责
功能延伸引争议
在采访中,有多位班主任表示,他们当下工作遭遇的困境,还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班主任的教育功能被无限放大,职责范围不断延伸。当今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史无前例,学校对学生负的责任越来越大,承担的义务越来越多,班主任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也就越大越多。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甚至包括家庭矛盾,都和班主任工作息息相关,都必须马上处理事务、协助调查、参与教育;二是班主任专业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对班主任存在种种不理解。学生稍有一点小事,家长便打电话让班主任处理;在处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问题时,家长往往会指责班主任;出现家校矛盾时,一般矛头直接指向班主任,班主任的焦虑情绪也随之扩展。
上海罗阳中学校长王立英认为,增强班主任职业成就感和幸福的办法,有时也比较简单。“比如,我校每年的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校特设专门给班主任的桃李奖,讲述班主任的故事;毕业典礼上,由毕业生向班主任敬献鲜花;绩效考核和先进评选时,学校有明文规定,优先考虑班主任。”她说。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