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难引发诸多问题
祥和家园小区位于普陀区真光路1444弄,建成于2005年,与许多老小区一样,曾饱受停车难的困扰。小区业委会主任张琳君告诉记者,小区现有私家车1200辆左右,在改造前,小区正规划线车位只有320个,除去330个车库以及架空车位,还有近一半的停车缺口。每天晚上,小区都要上演“抢车位”。因为小区道路狭窄,许多车辆只能骑上绿化带,或者直接开进绿化带。
久而久之,小区绿化遭了殃,大片绿化带被压成了烂泥地,此外泥浆水流入下水管道后还造成淤积堵塞,使小区道路严重积水。
改建后停车不再难
去年4月开始,小区业委会就开始筹备小区改造工程,计划将严重受损的绿化带缩减,在不动一棵树的前提下,拓宽小区道路,见缝插针新增停车位。
为了帮儿女们解决停车难,小区的大妈大叔们化身“工程师”,成天头戴草帽钻进绿化带丈量规划,又是画图纸又是出方案,开了上百次会议,最终将小区地面车位规划数量提高到了945个。
缩减绿化带拓宽道路的方案得到了大部分小区业主的支持,但也有不少人反对,许多小区的改建计划就是卡在这里。为了获得业主的支持,业委会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先在没有争议的地方做改建样板,许多原来有顾虑的业主看到效果很好就转为支持。业委会、居委会、物业再找到剩下反对的居民,一家家做工作协商,最终达成了共识,通过了小区改建方案。今年年初,小区改造工程全部完工。
成功经验值得推广
小区的成功改建除了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普陀交警支队四大队(筹)副组长刘斌告诉记者,在交通大整治的背景下,小区停产难问题尤为突出。祥和家园小区位于中环百联商圈,是交警部门管控的重点区域,为了配合小区改建,交警多次上门与社区沟通,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协助。例如在小区施工期间为居民开设临时道路停车点,并与中环百联联系,促成商场与小区停车资源互换,利用各自空闲时段的车位互相帮助。
普陀区建交委交通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杨晨告诉记者,鼓励小区自我改造缓解停车难,一直是区交管部门的工作思路。包括祥和家园小区在内,区建交委一直在向社区提供技术、政策上的帮助,但祥和家园效果最好,原因在于小区有一批有能力的牵头人,既能出规划方案,也懂做群众工作,这是祥和家园小区最重要经验,政府部门也希望以此为案例向其他社区推广。
本报记者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