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龙”当年开业时,相关文件上盖有“临时”章,湖南街道专项办工作人员近日称,如想把“临时”章换成正式的,目前已不可行。另外,该房屋为居住用房,而居住用房是不能用于经营的。”徐汇区规土局工作人员昨天也提出,书店能否置换到合法的地方继续经营?
辛苦办书店
由自家房屋改建而成的元龙音乐书店,经营者是汤元龙、王务荆夫妇。他俩都是音乐科班出身,一位曾是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一位曾是原上海乐团的二级演员。1993年,他俩将上海音乐学院分配给他们的一间福利住房改造成了书店,主要经营乐谱等与音乐相关的书籍。与当时其他音乐书店相比,这里的乐谱类型更为齐全,因而很受乐迷和音乐界人士的欢迎,其影响甚至扩散到全国。
目前,书店共出售1.5万种图书和乐谱。因店面建筑面积不到50平方米,只有部分图书和CD轮得到上架。来到这里的“熟客”,只要报出书名,店内工作人员便会熟门熟路地从“书山”中取出,如果客人是第一次光顾,店员也会热情地推荐。
店内的新书全部8折销售,堪称微利经营。“我们俩现在靠退休工资生活,我还在教学生钢琴以维持书店的运营。好在没有店面租金的压力。”汤元龙介绍说。
是什么让汤元龙放弃收入稳定的教师工作,选择开这么一家需要操心的书店呢?因长期和音乐专业的学生、老师打交道,汤元龙深知找不到专业书籍的苦恼,“我们这里能给他们汇总一些学习、教学资料。”为此,王务荆也作出了选择,当年50岁的她任上海乐团二级演员,刚递交了晋升一级演员的报告。但在丈夫的提议下,她毫不犹豫告别了舞台,“我也一直非常喜欢书。”
乐做分外事
时针拨回到1999年。一天,书店里来了一个女孩,细心的王务荆发现她在翻阅书籍时有点垂头丧气,于是便上前与女孩攀谈起来。原来女孩叫刘业,专程从黑龙江来上海音乐学院报考声乐系,没想到第一轮就被刷了下来。搞声乐出身的王务荆立刻与刘业一起分析原因,究竟是唱得不行还是老师没教到位。刘业说出的两名老师,都是在业界非常有名且特别敬业的教育者。王务荆因此感到疑惑,“跟着这么好的老师学了两年,怎么会初试就被筛掉?”当时店里的书不像如今那么多,还放了一架钢琴,正好汤元龙也在,曾经为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伴奏过的他立刻为刘业伴奏。小姑娘唱了一首意大利艺术歌曲《我亲爱的》之后,夫妻俩都惊呆了——刘业唱得很好!爱打抱不平的汤元龙特别生气,“上海音乐学院五年级声乐系的毕业生都没她唱得好,这么好的一块料不能浪费!”很快,他就找音乐学院的校领导和老师进行沟通。当校方详细了解了刘业的情况后,最终又给了她一次机会。重拾信心的刘业没有留在上海音乐学院,而是选择了周小燕歌剧中心,并以优异的成绩入学。之后,她前往意大利多所世界著名的音乐学府深造。学成回国后,刘业如愿进入上海歌剧院,成为一名优秀演员。
店往何处去?
如今,读者想进元龙音乐书店,得穿店面附近的一条小弄堂,还要经过两三户人家的门口。湖南街道专项办工作人员近日表示,按照如今的规定,书店缺乏合法文件,涉嫌破墙开店、违法搭建、居改非等问题。
元龙音乐书店诞生时,正逢上海音乐学院鼓励“以商养学”。1993年,书店申请破墙开店获得批准后,得到了复兴中路1348号门牌号和临时经营许可证。“我们直到最近才意识到,原来当时文件资料上敲的是临时章。”王务荆表示。
昨天,记者陪同王务荆来到徐汇区规土局,工作人员解释说,“当时敲着临时章的文件,最多默认两年有效,因此需要在两年内办理正式文件。现在早就过期了,而且无法补办。”王务荆对此感到很无奈,“我们之前没经验,也从来没有人提醒我们两年内需要再办理手续。”
与此同时,居改非问题也困扰着书店。据王务荆介绍,去年底他们买下了这间上海音乐学院分配的福利房,现在书店的性质已为居住房。湖南街道专项办工作人员指出,上音把房子卖给他们以前,还属非居住用房,而现在房屋的性质变成居住用房了,这类房屋是绝对不能用于经营的。
尽管如此,夫妻俩想把书店打造成百年老店的梦仍在,“开一家书店难,关一家书店易啊。”
本报记者 肖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