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疑问,江老伯来到了东方医院外科看病,经检查,江老伯得的病是“疝”,老百姓俗称为“小肠气”。江老伯说这个“疝”字和“癌”长得挺像,是不是坏毛病,医生笑着说,这两个字虽然只差三个口,本质上却有天壤之别。癌是恶性肿瘤,得了癌症出现了肿块,一般是不会自行消失的;而疝是一个良性疾病,是因为腹壁出现了薄弱缺损后,腹腔内的小肠等脏器经过这一区域突出到腹壁外,形成了肿块。疝的种类也不少,包括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白线疝等等。江老伯得的是“小肠气”中最常见的,也就是发生在下腹部与大腿之间的腹股沟区域,学名叫腹股沟疝。腹股沟疝是外科四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按照平均寿命80岁推算,每个人的终身患病概率约3%-5%,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十几倍,因此在老年男性中十分常见。
肿块时有时无,是腹股沟疝最典型的临床表现。腹股沟的肿块在站立、劳累等情况下出现,用力时肿块突出更加明显,而平卧后多可自行消失。这是因为“疝”的病理基础是腹壁上出现了薄弱缺损,就好比棉袄上有个洞里面的棉花会掉出来一样,肚子里的肠子也会随着重力作用随着体位的改变而进进出出。因此,如果摸到腹股沟区存在时有时无的肿块,就要想到可能是“疝”,应该及时到医院给疝外科医生看看。
汤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科普活动
10月23日上午9时,东方医院总院(即墨路150号)11楼会议室进行疝的科普讲座及公益咨询。欢迎疝患者及其家属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