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并非自古以来就是个逗人愉快的角色,它一直有其阴暗面。据考证,现代小丑的两位鼻祖,英国“小丑之父”约瑟夫·格里马尔迪和法国小丑扮演者让-嘉斯帕·杜布拉,现实生活中都是粉白色假面掩饰下的“问题人物”。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恐怖形象示人的小丑接二连三登上荧幕,而它们的原型大概是七十年代美国连环杀手和强奸犯约翰·韦恩·加西。由于在慈善活动中装扮成小丑模样,加西被称为“杀人小丑”。伴随着这段时期有关小丑的负面电影的传播,单词“Coulrophobia”(小丑恐惧症)出现了。2008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调查了250名4至16岁的孩子,结果显示多数孩子不喜欢甚至害怕看到小丑照片。搞笑的小丑与面具背后的真实形象的强烈反差,正是小丑让人感觉毛骨悚然之处。
如今,“杀人小丑”似乎又出现了。虽然,这一系列让警方头疼的“恐怖小丑”袭人事件经查大多只是恶作剧,但其造成的恐惧是真实的。互联网与社交媒体更是扩大了它的八卦范围和影响力,令人人自危。维基百科也迅速地在“小丑恐惧症”的条目下添上了“2016‘恐怖小丑’传染病”这个新内容。而一系列“恐怖小丑”袭击事件的受害者,不仅仅是被吓到的孩子、成年人,还有本分的职业小丑,甚至连麦当劳叔叔都表示近期得保持低调。因为开始有人向警方提问:“看到穿着小丑服装的人,我能开枪吗?”这令一些媒体不禁发表评论称,对“恐怖小丑”的恐惧或许是在拷贝人类历史上的塞勒姆女巫审判案,“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令上百名无辜女性蒙冤甚至丧命。为此,有媒体呼吁人们冷静下来,不要被这些“恐怖小丑”骗局惊吓到,是时候冷却这场小丑臆想症闹剧了。
似乎人人都患上了被害妄想症,但其实谁也不能保证这些袭击事件永远都只是恶作剧。在已经成为恐怖分子“温床”的欧洲,民众害怕的不是恐怖小丑本身,而是面具背后的真实面孔。说不定哪一天,不法分子甚至是恐怖分子穿上小丑的服装,在万圣节到来的时候干一票。而到了那个时候,早已被没完没了的恐怖小丑闹剧耗尽了精力的警方,又该如何判断这究竟又是一次“狼来了”还是真的?
但愿人们别让“恐怖小丑”的恶作剧演变成真正的恐怖。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