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德国人又纠结了
卫 蔚
  卫 蔚

  这几天,有一部德国电视剧在欧洲火得不得了,德国、瑞士、奥地利、斯洛伐克、捷克……近百万观众为它吵翻了天。

  倒不是说这部改编自畅销作家费迪南·冯·席拉赫小说的电视剧《恐怖袭击——你的判断》情节多有争议,而是它的结局折磨着广大观众,特别是德国观众。

  剧情很老套,一架载有164名乘客的飞机被恐怖分子劫持,撞向慕尼黑体育馆,馆内有7万名观众正在观看英德足球比赛。空军少将科赫断然命令击落客机。客机坠落,机内人员无一存活;7万观众得以幸免。片尾,制片方打出一个问题:科赫少将是英雄还是罪犯?他们希望观众通过电话或在网上给出他们心中的答案。

  据BBC报道,发表意见的60.9万德国观众中,有86.9%认为科赫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应该免罪。在奥地利和瑞士,情况也差不多。

  但也有不少反对者认为科赫应该接受审判。在节目后播出的电视辩论中,前内政部长鲍姆就认为,乘客的命运还有逆转的可能,科赫应被判谋杀罪。他表示,根据德国宪法法庭在2006年的裁决,类似举动违反基本法第一条,即人类尊严是不可侵犯。因此并不能认定,7万人的生命就比164个人的更重要。

  其实,这部剧的剧情设置套用了伦理学老问题“失控的电车”,但折射到今日的欧洲大陆,尤其是德国,衍变成了要不要为了反恐而牺牲全体民众的利益。

  类似的话题,9·11后美国也有讨论,但一向秉持实用主义哲学的美国政府毫不迟疑地认定,为了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可以牺牲少数人。于是,从伊拉克到叙利亚,美国的反恐战争在别国的土地上一直没有停止过。

  然而,对于曾经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自己也伤痕累累的德国人来说,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要不要让军队重新部署在自己身边、让安全部门像盖世太保那样监控自己的一举一动,实在是再纠结不过的两难之题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阳光天地
   第A21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广告
“年入12万算高收入”是误读
德国人又纠结了
为啥只在落马之后说“人话”
业主群
谨防假“帽”
纪检贪官的“生财之道”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德国人又纠结了 2016-10-25 2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