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到这座被嘉定县志列为“已废私园”的黄家花园,与上次寻访相隔四十多年了。
上世纪60年代末,在位于南翔的一家食品厂工作时,听说附近有个神秘而美丽的黄家花园。一个周日,兴冲冲去那里探秘,终于在铁路南翔编组站南面,当时的封浜公社新华大队发现了一个废弃的花园。推开虚掩的铁门而入,恍如来到世外桃源:古树参天,草木葱茏,水波粼粼,西洋风格的别墅掩映在绿荫中……南翔附近竟有这样一个深藏不露、梦幻般的园林,令我惊叹不已。
后来翻阅史料得知,黄家花园是当时主办《时报》的黄伯惠、黄仲长兄弟1924年始建,1928年完工。园内有别墅、土山、荷池,种植树木200余种,占地68亩。抗战时树木被砍,别墅坍毁。1947年,南翔镇建筑委员会协同园主加以修葺。解放初,纪王区办事处、槎南乡人民政府曾先后设于该园内。
上世纪50年代初,幽深恬静的黄家花园曾一度引起过关注。复旦大学生物系老师和学生在园内发现多种国外珍贵引种树木,如池柏、冷杉、欧洲七叶树等,其中有两株举世闻名的珍稀植物“世界爷”。这种树原产于美国,生物学上称之为孑遗植物,也称活化石植物,大部分毁于第四纪冰川,只在美国西部某些地区还有少量存活,树的高度最高可达百来米。让人非常惋惜的是,由于管理不善,两株 “世界爷”60年代枯萎而死。
离开南翔许多年,一直记得那个年代黄家花园给过我的惊艳和遐想,时常会向还居住在南翔的工友打听黄家花园的景况,得到的回音是花园围起来了,铁门始终关着。前些年,竟在报上看到黄家花园周边尘土飞扬、垃圾成堆、河水黑臭的报道,由此不想再去寻访,为的是保留记忆中那片绿色和恬静。
这一次,抵不住难熬的乡情,踏上了寻访路程。如今封浜镇已与江桥镇合并,黄家花园坐落在江桥镇星火村境内。坐地铁转乘公交车来到黄家花园路,问及几位居住在此路上的居民,却不知有个黄家花园。一路寻访,终于望见河边长长的护岸林,记忆中的幻景和眼前的实景开始叠印起来。是的,这就是黄家花园。虽说随处可见颓败景象,但依然不失优雅和秀美。湖面铺满绿色浮萍,没有一丝波纹;别墅静静面对湖面,楼似改建过,与先前看到的不一样。踏着厚厚的枯叶拾级而上,进入沿坡而成的树林,满眼雪松、龙柏、女贞、海桐、棕榈树,手一碰,一棵枯萎的棕榈树竟倒伏在脚前。一座长长的铺着木板的吊桥悬挂在湖上,连接山坡和湖中半岛,使林中景色有种律动感……
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黄家花园周边环境令人担忧,不远处的大片空地上,建筑垃圾成堆,前些年报道过的一些乱象依然还在。看得出,有关方面也在尽力改善花园的环境,这次能顺利入园,就是因为有工人在园内施工。听说这里要开发旅游资源了,由此又有了另一份担心。这么多年,黄家花园尽管缺少维护,但能保留原生态的“废园”也是万幸。倘若要矫揉造作打扮一番,再弄点假古董,开个饭馆歌厅之类的,那还不如保持“废园”为好。但愿这次施工,能尽力保持园林原貌,使黄家花园在原生态中焕发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