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苹果暂停了造车梦。
别的不知,但苹果的资本,富可敌国。以最新的数据来说,2015年,苹果的营收达到2340亿美元,净利润达到537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其持有1056 亿美元现金。不缺资本、不缺人才、不缺知名度、不缺粉丝,苹果依然选择在汽车市场却步,可见造车远不是如大家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其难度可想而知。
与之相反的,却是国内新一轮知难而上的造车热,之前是科技企业进军造车业,随后零部件企业跟上,后来,富士康、格力也来了,风传华为也要造车。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波热潮中,有18家企业野心勃勃,借新能源车跳板杀入汽车制造业,例如风头强劲的乐视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游侠汽车等,还有车和家、智车优行、长江汽车、和谐富腾、威马、云度、电咖、万向、前途汽车、NEVS、易奇泰行、风翔汽车、格力汽车、蓥石等。
当初,他们无一例外地认为:电动车技术科技含量不高,汽车制造业门槛从此降低,再加上有资本支撑,完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美地实现“弯道超车”,直至“重新定义汽车的时代”,就像特斯拉那样,就像苹果那样。
时至今日,苹果造车梦的一波三折、特斯拉无人驾驶技术的丑闻缠身,带头大哥的艰难,尚且不知会不会给野心家们警示。
更为重要的是,如今的传统车企们,已经明确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长久以来规模化生产形成的供应链优势,令传统车企永远是零部件厂商最受欢迎的客户;另一方面,传统车企自身也在加大对软件人才的引入,应对科技企业的挑战。据说,宝马内部就认为,较之科技公司研发的系统,自家研发的车载系统更胜一筹。再者,在电动车、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车开发方面,传统车企们在集体发力。
留给野心家们的时间,不多了;留给野心家们的挑战,却增大了。退,还是进,会不会是野心家们的一场资本的游戏?不妨等等看。
姚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