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希伯来语对中学生来说比较难学,没想到在杨露和外教的带领下,学生们学得有模有样。曾惠芳介绍说,希伯来语兴趣课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小组讨论”“数字游戏”“情景对话”“歌曲联唱”等,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起到了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潜能和国际交流的能力。每学期期末,学生们都会参与测试,检验学业成果。在上学期的期末测试里,26名同学中有21名取得优良成绩,其中10名同学口试优秀。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对于非通用语种人才服务国家外交的需求已越来越凸显。2015年初,长青学校成为本市普教系统唯一一所希伯来语教学试点学校,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支持下,开设了希伯来语兴趣课。“我们学校地处提篮桥历史风貌保护区内,许多孩子的祖辈都曾和犹太难民是邻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上海市民保护了犹太难民,他们成为了好朋友,犹太文化已成为我们这一地区的一张特有名片,开设希伯来语兴趣课,也是延续祖辈们的一种情怀”,曾惠芳说。
在班上学习的苏妍楠同学说:“我的爷爷就住在安国路唐山路附近,听爷爷说,小时候常听犹太难民在讲希伯来语,他希望我珍惜机会,好好学习希伯来语,将来有机会为增进中以人民之间的交流作贡献。”
据了解,长青学校希伯来语兴趣课,使用的是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编辑出版的希伯来语言初级课本,经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修改后的教材。20余名当时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则是经过报名、选拔后被挑选中的。根据课程实施计划,学生们从四年级学到八年级,每周教学两节课,长青学校还专设了一位班主任老师进行管理服务。目前学校正在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和有关部门协商,争取有更多的长青学生能够学习希伯来语,为中以文化交流打下基础。
本报记者 马丹 特约通讯员 龙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