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红包”到处可见
市民王小姐告诉记者,她有一个叫“吃货群”的微信大群,是相熟的朋友们组建的,平时大家喜欢在群里讨论吃喝玩乐。然而从这个月20日开始,群里总是滴滴声响个不停。原来,有朋友正在分享“双十一”的“预售红包”,红包上标注着“双十一红包官方备案”“你的红包凭证已发放,请立即查收!”等字样。点开后,一个大大的“拆”字充斥在屏幕,点击“拆”后先弹出了某淘宝网店的广告页面,关闭后才看到了一则“恭喜您领到了XX元”的通知。然而,要领取这笔奖金,还需分享后才能到账。“当时觉得不太对劲,就没有分享。”
至于群里有没有人领到了钱,王小姐表示,“没有领到。但可笑的是,群里有人已经提醒这是骗人的信息,后续还是有人点击并将同样的信息再一次分享到同一个微信群。”而点开群里的“预售红包”,有些是空头支票,有些是乱七八糟的广告,甚至还有色情图片。对此,王小姐直接举报了这些微信链接,但可能举报的人数不够多,有些链接仍能打得开。
如果说微信群发的“预售红包”有假,那么市民张小姐则是收到了短信伪装版的“预售红包”,短信提示张小姐“某商铺新品提前预售,价格低到XX元”。然而点击链接后,页面并没有进入到商品主页,而是进入到其他网站。因此,张小姐赶紧关闭了网页,并删除了短信。“就怕手机会中木马病毒”。
保持提防之心是关键
“伪装版的‘预售红包’,其实就是穿了‘双十一’马甲的虚假链接。”一位网络信息安全专家告诉记者,不法分子一方面效仿“双十一”电商发红包的做法,另一方面利用消费者贪小便宜的心理,用“超低价”、“大甩卖”等吸睛字样来诱惑消费者上当。等到消费者点击进入不法分子发布的山寨网页,轻则被骗增加广告的点击量,重则输入银行卡密码,让钱包受损。
对此,专家支招,切勿轻易点击微信群中来历不明的红包、优惠券等,以免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对于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分享链接收取红包、拆红包输入密码的“预售红包”,基本也可以判定为假。专家还特别提醒,有些消费者喜欢连接上一些没有密码的WiFi,殊不知这种蹭网很危险,蹭网付款更容易掉入黑客的陷阱,外泄自己的账户密码。
真假难辨的“预售红包”,难道真的只能靠消费者自己火眼金睛去辨?一位淘宝卖家告诉记者,消费者如果收到“预售红包”,可以根据信息中提供的店家名字,先去淘宝店铺咨询打探。或者,消费者也可先寻找自己想买的商品,然后向店家咨询是否有“预售红包”,请商家在线直接发送。 本报记者 裘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