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马林斯基版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马林斯基版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马林斯基版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2016年11月0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悲剧的力量摄人心魄
——马林斯基版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李长缨
  ◆ 李长缨

  “恋爱的使者应当是思想,因为它比驱散山坡上阴影的太阳光还要快十倍;所以维纳斯的云车是用白鸽驾驶的,所以凌风而飞的丘比特生着翅膀。”出自莎士比亚著名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名言。这部发生在维罗纳,历经500多年的爱情悲剧,以其感人至深的力量和深刻的戏剧内涵给予众多艺术家创作灵感,用音乐来描写它的就有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柏辽兹、古诺、贝利尼,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虽然在他们之后谱曲,但普氏独特和极富个性的音乐语汇已然成为20世纪“罗朱”音乐的代名词。

  从唱片到现场音乐会,听了无数遍普罗科菲耶夫的芭蕾组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对每个主题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性格、每个场景的音乐是一目了然,因此当代表着俄罗斯最高艺术表演成就的航空母舰马林斯基芭蕾舞团、管弦乐团近400位艺术家在“指挥沙皇”捷杰耶夫的率领下在上海大剧院演绎全本芭蕾“罗朱”时,那种兴奋感自不言而喻。

  这次他们带来五台剧目七场演出,涵盖了俄罗斯作曲家的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和协奏曲,再现了俄罗斯艺术的魅力和马林斯基剧院的辉煌。话说指挥大师捷杰耶夫,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姐夫”,在那么多芭蕾舞剧音乐中,“姐夫”独爱普罗科菲耶夫的“罗朱”。我在听了前两场老柴的歌剧《黑桃皇后》以及交响乐专场后,特地去后台祝贺“姐夫”,演完后他显得特别放松,很友好地交谈了一番,他说《天鹅湖》演得太多,而普氏的音乐无论从结构到表现手法都拓展了芭蕾舞剧音乐的表现力,最后建议你一定要来看“罗朱”,脸上写满了自信。

  整部芭蕾舞剧3幕13场,十足3小时。没有复杂华丽的舞美,只有写实清晰的色调;没有炫技花哨的舞蹈动作,只有人物内心深刻的独白;情感戏剧张力在“姐夫”诠释的音乐里,也在主人公每一个动作、眼神细节中。艺术,再现了悲剧的力量,它力透纸背!我全然进入每一场景,跟随剧情发展,同喜同悲,最后恋人双双殉情这一场景,无不催人泪下……

  悲剧的力量总是摄人心魄的,这次搬上大剧院舞台的1940年马林斯基版的“罗朱”感人之处,在于它深挖莎翁悲剧性元素,创造了极富戏剧性和情景交互式的芭蕾表达。众所周知,古典芭蕾有它规范均衡的结构和动作,但这部芭蕾完全颠覆了原来为古典芭蕾舞者而特别设计的大段高难度炫技和华美的动作,编舞完全为剧情发展和戏剧内容服务,通过舞者肢体语言,每个细节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朱丽叶登场时才14岁,她一身粉红色连衣裙,穿梭在舞台上,与帮她更衣的奶妈嬉戏,其舞姿轻盈,充满着小女孩的天真调皮和浪漫幻想。舞台上的女一号由马林斯基头牌明星戴安娜·维什涅娃扮演,对于今年40的V娃来说演一个十多岁的女孩确实不易,但我们在舞台上见到的就是活生生的一个十多岁女孩,那自如的脚尖行走、转圈,灵活的舞步,捕捉到朱丽叶最单纯可爱的一面。之后,V娃与罗密欧的两段出彩的双人舞——阳台与卧室双人舞则跳尽了舞者的灵魂深处。说实话,V娃的弹跳已经不占优势,但她对莎翁戏剧的深刻理解、对普氏音乐的点位捕捉、对少女朱丽叶内心成长蜕变之体察,把思念、爱恋、倾诉、道别、凄美、悲痛、绝望这种种情感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她的动作高贵而自然,每一个定格动作都那么到位、传神,像极了油画中的朱丽叶。是的,最高级别的舞者即便没有动作,但眼神、气场足以扫射一切,V娃就是如此,她与罗密欧四目相对时,那眼神足以燃烧和融化恋人,瞬间让爱情之花绽放和凋零……

  说到这版的舞美布景,它虽没有之后像马约、麦克米伦、克兰科、厄尔等各种版本的标新立异,但它还原于最初写实的舞台模样,最具俄式传统的舞台原型。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普罗科菲耶夫1934年创作的这部芭蕾音乐,当时并没有被人马上接受,包括大名鼎鼎的芭蕾明星乌兰诺娃都说这样不符合古典芭蕾规律的音乐怎么跳舞,但现在听来,普氏的音乐不仅具有鲜明的芭蕾语汇节奏、迷人的色彩、浪漫的情调,更具舞台戏剧性的音乐特点,其旋律在有很多大跳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灵动优美,让人记忆深刻。他的天才体现在他能用音乐绘声绘色地叙事造景和描摹人物形象,并让主人公微妙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曲线在音乐声中得到尽情抒发。在观舞过程中,我会留意普氏用音乐塑造的各个人物形象:这是浪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主题、那是幽默的茂库西奥,这是善良的劳伦斯神父、诙谐的奶妈主题,那是粗暴的提伯尔特。而马林斯基乐团在“姐夫”的执棒下,铺展出丰沛饱满的音色,俄式的粗犷与细腻、宏伟与深沉兼而有之,特别是蒙太古与凯普莱特家族这一段,从开始一连串不协和和弦到机械单一的音乐元素,被调动得有声有色,震耳欲聋的音响直接从乐池串到大厅顶端,听得非常过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家装专版
   第B06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互联网天地/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C06版:家装专版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悲剧的力量摄人心魄
琴键上的独行者
朱践耳《曲集》在“柴院”反响强烈
新民晚报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C04悲剧的力量摄人心魄 2016-11-05 2 2016年11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