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入乡随俗
卫蔚
  卫蔚

  昨天,有一条外国人闯祸的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某国际知名品牌汽车公司驻华高管在小区“不地道”地抢占停车位。口角中,疑似用一句粗口让中国人集体躺枪受辱,还拿辣椒水喷雾剂驱散周围群众,过程中喷伤了一名中国业主的眼睛。

  老外的嚣张气焰使这场冲突点燃了无数吃瓜群众的愤怒火花,很多网民甚至呼吁抵制它家的汽车。中国市场太重要了,该汽车公司的大中华区官方迅速发表声明,撇清关系,并承诺将相应采取一切必要的处理措施。

  员工出了事,单位不背锅?侮辱中国人、喷辣椒水耍横,在这事情上,高管所在的公司难辞其咎。百年经典汽车品牌,传承延续的绝不只是越来越漂亮、豪气的车子,还有企业规则、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比如教育全体员工懂得尊重。比如,到了中国,应该给外籍员工做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尊重当地人民才是真正的入乡随俗。

  其实,改革开放30多年,已经没有几个中国人会再迷信“外国人素质都是高的”。中国人在街头等红灯、一个老外径直闯了过去,这种现象并不鲜见。前几天就在松江,一个外国人骑着电动车逆向行驶撞伤中国老太太后玩起了“躲猫猫”,妄想逃避法律责任,直到法官限制他出境才现身应诉。

  有句英语谚语在中国很有名,“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翻译成中文,就是入乡随俗的意思。现在很多国家的媒体津津乐道于报道少数中国人不文明礼貌的行为,甚至上升到素质教育的高度,也有老外戴着有色眼镜“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在店铺里张贴歧视性告示,我本人就曾在这位汽车公司闹事高管的母国首都一家餐厅墙上看到过“中国人请勿大声喧哗”的大字海报,当时心里颇不好受,自然转身另选饭店祭自己的五脏庙。可是,入乡随俗,似乎也该讲求一个公平平等吧。所谓礼尚往来,中国人到了国外,理当尊重当地国的风俗人情、法律规定;反过来,老外到了中国,且不说是否要学着跟中国人一起等红灯,起码端正心态、学会最基本的尊重,这才是入乡随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阳光天地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以“健康中国”建设促进全球健康发展
互联网的“普惠化”
入乡随俗
开车打手机,犹如与死神通话
十年与当下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入乡随俗 2016-11-22 2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