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陈村照相馆”将在本报“夜光杯”开设个人专栏
~~~“陈村照相馆”将在本报“夜光杯”开设个人专栏
~~~“陈村照相馆”将在本报“夜光杯”开设个人专栏
~~~“陈村照相馆”将在本报“夜光杯”开设个人专栏
~~~“陈村照相馆”将在本报“夜光杯”开设个人专栏
     
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村“私家照相馆”周日开放
“陈村照相馆”将在本报“夜光杯”开设个人专栏
朱渊
  陈村如是说

  拍照三十余年,没料想捞过界了,承朋友们的好意,去办了第一个摄影展。这样也算是给那些同意我拍摄他们的朋友一个交代。哪怕不太艺术,真实是有的。这几天被一些技术问题弄得焦头烂额。摄影展有三个月的时间,这期间商量很久的“陈村照相馆”将在新民晚报开张,让我们跨越时间空间,细看这些美好的人物。

  本报讯 (记者 朱渊)在作家镜头里的作家,又是怎样一副面貌?本周日,陈村“私家照相馆”将在上海汉源汇对公众开放。这个特别的摄影展名为《文学表情:陈村视觉文献展》,这是陈村在过去几十年中,用相机记录下的文学人物和历史场景。

  史铁生、阿城、王朔、王安忆、莫言、陈丹青……名作家都将以相片形式出席。展览展出的图片,几乎是半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浓缩,记录了从文学复兴到先锋文学以及后来网络文学的发展,呈现了文学丰富的表情。

  自1980年拥有自己的第一架照相机至今,陈村拍摄了近40万张照片。陈村崇尚“素面的美”,强调“记录第一”。他的摄影理念是:“拍下就是胜利!”不做后期、不用美颜、不搞修图,陈村以作家的敏锐触觉和独特视角“抓拍”的照片,是最真实的生活,最自然的美。对其摄影技术最高称赞莫过于阿城的表扬:“张张好”。陈村拍到了阿城难得一见的哈哈大笑的瞬间,拍下了陈丹青酷酷的眼神,拍到了画家朱新建生病期间的哀伤表情,以及评论家吴亮抱着新生女儿的喜悦镜头,也拍下了赵长天孤独散步低头沉思的场景。

  在《文学表情:陈村视觉文献展》布展现场,莫言、余华、苏童、马原、格非、铁凝、王安忆、舒婷的照片都已经布置停当。这些年轻的面孔定格在了那个青春飞扬的年代,也将观者迅速拉回到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现场。

  汉源书店创办人、著名摄影家尔冬强说,陈村是这个时代能够用文字和图片来写作的伟大作家。他30多年持续不断,将镜头对准作家群体,成就了一部40万张图片写就的文学史。用尔冬强的话来形容,陈村的摄影,看似漫不经心,却带着一个作家长时段的思考。饭桌上、会场里、文人雅集、创作采风……每一个生活的现场,都是他摄影出没的地方。他还创造了一种摄影的独门秘籍,叫“摇摇大法”,照相机在他手里变身一把蒲扇,摇着摇着,时光就定格了。策展人曾琼说,看这些图片,总是被感动,被那些曾经的青春所感动,被时间所感动,被陈村有心无心间记录下来的这一切所感动。他的拍摄记录,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显示出价值。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上海市第二届市民运动会会刊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新民法谭
   第B05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06版:家装之窗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广告
陈村“私家照相馆”周日开放
弘扬丝路精神 提高鉴赏水平
《锦绣未央》热播遇“冷泼”
维权为何就那么难?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9陈村“私家照相馆”周日开放 2016-11-25 2 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