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为新人“搭梯” 为新作“把脉”~~~
为新人“搭梯” 为新作“把脉”~~~
为新人“搭梯” 为新作“把脉”~~~
为新人“搭梯” 为新作“把脉”~~~
为新人“搭梯” 为新作“把脉”~~~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新人“搭梯” 为新作“把脉”
剧本朗读会成戏剧“实验室”
朱光
  上戏导演系副教授石俊日前来到文艺会堂3楼多功能厅,在话剧《金陵·永生》剧本朗读会后进行了点评,这距离他第一次参加市剧协举办的剧本朗读会已有25年之久,当时他是上戏戏文系的大三学生,也是被扶持的青年编剧之一。剧本朗读会,是一个无利可图却又十分必要的戏剧创制环节,上海市剧协在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资助下举办至今,且推出了不少新人新作。

  文化发展基金会会长周慕尧表示:“剧本是一剧之本,人才是事业之本,青年编剧是文艺繁荣和发展的希望。”本年度剧本朗读会分为两场,昨天由6台话剧参与,下周日还有京剧、儿童剧等另6出剧目会被朗读。说是“朗读”,其实并非单纯地手捧剧本,用现代人剧社艺术总监张余的说法就是,“朗读会”其实是戏剧是否值得公演的“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大家既可以排排坐下朗诵剧本(即所谓“坐排”),也可以换上服装、置好道具,像在小剧场里那样演出。关键是,这个过程可以校验剧本是否适合剧场演出、台词是否确能塑造人物、情节是否没有纰漏,终而确定作品是否值得被搬上舞台,市场是否会接受……

  张余透露说,当下戏剧市场中,十分缺乏“实验室”这一环节,尤其缺乏具有公益性的、举办剧本朗读会的地点。最近4年,在文化基金会的资助下,已有78位45岁以下青年编剧的84个剧本,走进了“实验室”,从而孵化出不少新人新作。如,本报特聘首席记者邵宁基于新闻事件创作的话剧《汇贤坊》,推出后一举获得第13届田汉剧本奖戏剧奖剧本一等奖。昆剧《春江花月夜》的编剧罗周,也有多部剧本获得扶持。

  除了公益性场地,配套的导师制和院团现场点评两大环节,也有益于青年编剧“求医问诊”。剧本朗读结束后,青年编剧导师和直面市场的院团,都会现场表达观感、开出具有针对性的“药方”。     首席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街拍/目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广告
昔时烟柳堪忆旧 故地重游喜尝新
剧本朗读会成戏剧“实验室”
评书《三侠五义》将拍动画片
上海市网络游戏行业协会成立
诗人洛夫举办书法展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9剧本朗读会成戏剧“实验室” 2016-11-29 2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