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初,笔者又一次登临上海体育馆附近公寓九楼,探访国家一级演员陈奇,她曾获上海市1978年“三八红旗手”、“海利杯”1988-1989年度全国电影制片厂优秀电视剧“最佳演员”特别奖……各种荣誉证书数不胜数。
陈奇在“央视”热播的《海棠依旧》中扮演周恩来的养母这一角色,惟妙惟肖。不同于昔日“献礼片”模式化的拘泥格调,《海棠依旧》别出心裁凸现了周恩来27年总理生涯最接地气的闪光点,主角配角演技相得益彰,引发老、中、青、少年观众津津乐道。陈奇却谦逊地摆了摆手,讲:“我只是一个小配角。”她表示: “影视剧,与编导、主角、配角各位人员密不可分,包括服装、道具、化妆、灯光、摄影等各方面同事通力合作。成功,源于集体力量。”
陈奇生于1929年9月,祖籍江苏盐城。忆及1944年,大姐导引中学生的陈奇悄然阅读《大众哲学》、高尔基《母亲》、巴金《家》等进步书籍。抗战胜利,陈奇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陈奇随同专业剧团搭乘轮船到达祖国宝岛,参加抗战胜利台湾光复两周年纪念活动,登台演出。新中国建立前夕,陈奇在上海艺声广播剧团当演员,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地下工作。上世纪50年代初,陈奇在新成立的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工作直至退休。
1953年,陈奇在话剧《曙光照耀莫斯科》演桑妮娅,创下了连演300多场场场客满的佳绩。1978年,陈奇在《于无声处》饰梅林,以她的 “老年青春”演活了剧中人“少年青春”。半个多世纪以来,陈奇在《刘胡兰》、《灵与肉》、《药》、《上海一家人》、《孽债》、《结婚一年间》等数十部“话”“影”“视”剧中成功塑造中外人物形象。陈奇淡泊名利,坦言:“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昔日穷人有病无钱进医院治疗,能活到古稀之年的人少之又少;如今退休职工有医疗保险,八九十岁健康老人多之又多,百岁老寿星也层出不穷。抚今追昔,陈奇满怀感恩新时代愉悦之情。即使难免高血压等老年人常见病,她却从不怨天尤人,而是适当疗理,心平气和,及时康复。
退休以来,黎明即起,稍事运动,练功健身;出门散步;有时打电脑上网写信,发微博;上老年大学练钢琴;聚会聊天;接受片邀,再上影视屏幕发挥余热出演“老太太”等人物形象,也为颐养天年增添乐趣。
早餐,吃一个熟鸡蛋,又怀抱一只小小钢精锅,内盛麦片、葛根粉、蜂蜜和生姜等食料加水调和煮透的自制“营养粥”;午餐和晚餐,一荤一素一碗米饭,除了油腻的东西之外什么食物都能吃,并不挑食,适可而止。平时常吃水果。
地下工作和演艺生涯的奔忙,犹似练功,使她身心健康。晚年,难免患有“高血压”等毛病,及时就诊,有利于调理身体。陈奇注意心理和生理协合平衡,保持情绪乐观,随遇而安。她自编简易“健身操”:肢体放松,摇头晃脑,伸臂甩手,弯腰扭躯,上下运动,活络筋骨,张目远视,闭目养神。发挥余热,陈奇饰演的角色颇具难度,但她演来得心应手,得益于坚持健身成效。
陈奇现居两室户,有个小保姆同住。她笑语:“吃穿住行什么都不用愁,这套房子又够宽敞的,我是知足长乐啊!”陈奇步履轻盈,陪同笔者来到寓所走廊,眺望大上海繁华景象,轻声轻语:“登高望远,心地宽广。活得健,人常乐……”笑声朗朗,余音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