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武亦姝这个名字成了网上热搜。
这个圈粉无数的16岁上海女孩在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夺冠。小小年纪竟然有了2000多首古诗词储备量。她创造了《中国诗词大会》有史以来最高分。有网友感叹“她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我对这位小才女也是钦佩有加。可当我的朋友圈满屏都是武亦姝和古诗词,以及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各式各样的古诗词培训宣传文章,我想到了祖克曼。
祖克曼是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的长篇小说《被释放的祖克曼》里的主人公。祖克曼写作成名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对他围追堵截,比如他的老乡佩普勒,在纽约一家餐馆偶遇祖克曼后,一直缠着祖克曼给出时间做一次长谈。
佩普勒想报复家乡纽瓦克的一家电视台,“他们成就了我,又毁灭了我。”
十年前,他在这家电视台的一档有奖竞猜节目“聪明下注”中连续三周夺冠。可在第四周竞赛前,制作人找他谈话,接下来让他输。
他不同意。制作人告诉他,对观众来说,他是个参赛选手,但对他们来说,他就是个表演艺术家,“这一切需要伏笔,需要跌宕起伏,需要悬念,最后才是结局。这个结局应该是你输给休利特(佩普勒的冠军继任者),而我们则在节目中拥有个新面孔。”
结果这一周佩普勒输了。
佩勒普希望祖克曼给点时间,看一下他写的揭露这场阴谋的一部音乐剧文稿。
佩普勒对音乐确实有超强的记忆力。他和祖克曼走在街道上,任何一首曲子响起,这首曲子的曲名、演唱者,以及与这位演唱者同期的歌星、这些歌星的成名曲的曲名,他都能娓娓道来。就连祖克曼都开始信服他了。
可佩普勒的文稿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哪是音乐剧,至多算是一份蹩脚的充满了怨恨的申诉状。
祖克曼对他说实话,他还无法接受。
让孩子背古诗词当然是好事,电视台适当搞一些类似节目也因此广受欢迎。但如果大家一起铺天盖地地宣扬这件事,并过度扩大背诵古诗词对个人,乃至社会文明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这似乎又有点过了。
不错,佩普勒对音乐的记忆力确实超强,但并不是说,有了可以熟记20世纪50年代美国15首金曲每个音符的佩普勒,纽瓦克的音乐就能复兴,如果在佩普勒的引导下,大家都去熟记那些金曲,纽瓦克的整体音乐素养就一定能提升,而有这方面能力的佩普勒就一定能写一部优秀的音乐剧。这无疑太荒谬!
十年过去了,佩普勒仍沉浸在当初得冠的虚幻的荣誉中。他甚至认为祖克曼,这个被称为纽瓦克的博尔赫斯的著名作家也应该知道他的名字,因为当初他是那样出名,“在那三周里,我是他们的骄傲啊。市长曾在他的办公室里召见了我。”
当然,武亦姝不会是佩普勒。武亦姝除了爱背古诗词,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很优秀。《中国诗词大会》对她来说只是一段经历、一个起点,将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在等着她。
能让孩子背一些古诗词,当然很好。但如果你的孩子对音乐感兴趣,你却偏要他去背古诗词,恐怕你手执鞭子立于其后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倒是觉得,能背多少首古诗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首古诗词真正地走进了你的内心,与你产生了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