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2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视自我民视”
白子超
  白子超

  “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孟子·万章上》

  《万章上》全篇除一章外,都是孟子高足万章问,孟子答。所谈皆历史问题,主要是上古及夏、商二代历史问题。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一文曾说,孟子“以圣人的更替来叙述历史的发展,划分历史的阶段”。那么,最早的尧舜之间情况如何?本文所谈,即关于此。

  万章原有的认识,是尧把天下授与舜;但孟子告诉他,不是这样的,天子不能把天下授与别人。那么,舜得天下是怎么回事?孟子说:“天与之。”万章产生疑问,上天授与,难道是上天叮嘱了舜吗?孟子说,上天不说话,用世间一切的运行、变动和发生的事实来表示、启示罢了。

  孟子之言,直接脱胎于孔子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

  万章还不能真正明白老师的话,于是孟子又详加解释。尧将舜推荐给上天,上天接受了;介绍给民众,民众接受了。所谓“天受”,是舜主持祭祀,所有神明都来享用了(注:上古时代祭祀,应有神明反应的征兆,后人已不明其详);所谓“民受”,是舜领导政事,处理得很好,民众很满意。上天授与舜,民众授与舜,所以说天子不能拿天下授与别人。舜帮助尧治理天下二十八年,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这是天意。尧死后,三年之丧完毕,舜为使尧的儿子能继承权力,自己躲到南面河流的再南边。可是,天下诸侯朝见天子的,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却到舜那里;打官司的,也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却到舜那里;唱颂歌的,不讴歌尧的儿子,却讴歌舜——所以说这是天意。这样,舜才回到都城,坐上天子之位。《太誓》说:“上天看到的来自民众看到的,上天听到的来自民众听到的。”正是这个意思。

  《太誓》,或《泰誓》,是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动员令和誓词。周武王所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震聋发聩。“这句话强调,在上天与民众之间,具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关系。这句话虽然指出了上天意志的世俗性,但主要在于突出民众意志的神圣性,从而开启了后世流行的‘民本’观念。”(《风与草——喻中读〈尚书〉》)孟子特引此语,说明他完全赞同,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万章的历史知识就来自于孔子传授的《尚书》,大体不错,孟子当然清楚。但是,孟子故意说“否”,而给出一个新的说法。为何?原来,孟子要抬出“天”,给他的“圣人史观”寻找终极的缘由和依据。也就是说,王者的权力交接、朝代的易帜更替,都是“天”所规定的,同时是“民”所要求的。

  难能可贵的是,周武王、孔子、孟子都没有把“天”看作是完全不可知的“神”和“上帝”,其“行与事”一方面有着天然的客观性,一方面又与民众的思想和实践相联系,离不开民视、民听、民意。两三千年前的这种观念,不可谓不先进,应为之点赞。自然,需要承认,“天”在上述诸圣贤那里,还有不少解释不清的神秘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2版:博览/新民环球
记得住乡愁
“天视自我民视”
故土
殷夫人
迎春四首
邂逅拉罗谢尔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天视自我民视” 2017-02-20 2 2017年02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