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公司曾出价700万美元想买下马尔蒂内利家族这块占地不到1英亩的田宅,可惜人家表示自己“不差钱”。这家“钉子户”就这么生活在谷歌的包围中,安之若素。
保留家族记忆
这块田宅上比较值钱的除了一间破败的冰室、几辆斑驳的小货车之外,就是一座果园:有无花果树、橘子树、鳄梨树和胡椒树。很多都是上世纪40年代买下这块地的老主人维克多·莫林那利亲手栽培、收获的。老人5年前去世,而他的后人似乎无意出售这块土地。
49岁的里昂纳德·马尔蒂内利说:“我们现在住在这里,我们不需要那些钱,不想卖掉这块地。”他妹妹、43岁的桑德拉·马尔蒂内利说:“保留这块地,就是保存了我们家族的历史。”
历史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意味。对很多外人来说,谷歌、苹果、脸书等IT大佬就是硅谷的代言人,硅谷的历史始于IT业兴起浪潮。其实在那不久之前,这里只是一片农田,零星分布的田舍,还有满地野生的李子树、樱桃树和西红柿。
追寻昔日模样
如今距离马尔蒂内利家不到两公里的地方,坐落着气势恢宏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记录着硅谷新时代的辉煌,但对于这块地方最初的模样,却没什么人有兴趣了解。
山景城市议员里奥纳德·西格尔这么说的:“我不觉得马尔蒂内利家族这块地有什么历史价值。最终这些田宅都得消失。它们没什么特别之处。”他还说:“山景城的黄金时代可不是在农田上建立起来的。硅谷的优势在于它始终在进化中。”
硅谷的保护行动委员会成员布莱恩·格雷森说,类似西格尔这种对硅谷的认识“很不幸,但不意外”。格雷森认为:“一个社区的精神源自在此地发生过的一切。那些后来者只是为了找工作才来到这里,他们不关心我们当初为何定居于此。”
80岁的维多利亚·马尔蒂内利是这个家族在世的长者之一,也是这块地的故主维克多·马尔蒂内利的妹妹,是为数不多还记得硅谷昔日田园生活风味的人之一:童年暑假,她曾帮着大人采摘地里种的蔬菜,学习怎么开拖拉机。
她回忆起大约70年前家族开始修建农场谷仓的情形,如今这谷仓饱经风霜,早已废弃。过去它可有大用场,采摘下来的蔬果会先放到这里冷藏,之后送到旧金山的农贸市场上去卖。
对于是否会卖掉农场,她的答案是“不知道”,她提到家族子孙很多,要是卖掉农场能让他们财政独立,也不是坏事。
田园正在消失
谷歌公司对这笔传说中的交易闭口不谈,但它肯定希望这颗“钉子”能在它总部园区的雄伟蓝图上消失。面对数百万美元的诱惑和被企业大鳄钢筋水泥包围的压力,马尔蒂内利家如此“淡定”让人敬仰,但能坚持多久也难说。毕竟,城镇化带来的地产开发大潮中,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几乎只存在于童话了,遑论硅谷这个诠释“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引领者。
年轻的谷歌公司软件工程师罗布·卡尔走过马尔蒂内利家族饱经沧桑的农舍,感叹道:“站在整个园区的中心能看到这样一块地方,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邵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