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年,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受涉及工地夜间施工扰民投诉2800余起,重复、反复投诉均占了绝大多数。夜间施工扰民的“顽疾”究竟怎么治?记者跟随12345市民服务热线督办组来到现场查勘。
家里说话都难听清
“2年多来,家门口这个工地真让我堵心。”家住京河大厦高层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几乎每天晚上,工地进出的混凝土搅拌车马达声持续轰鸣,打桩的噪音和强烈的灯光让她神经衰弱。“去年6-8月份,工地几乎是24小时‘连轴转’,家人在房间里说话都听不见声音。”无奈之下,她只得服用安眠药来躲避侵扰。
也住在京河大厦的汪女士表示,噪声已造成邻居和自己家中地板异响、外墙开裂、窗棱扭曲。“我加装了隔音玻璃,买来遮光窗帘,但依然抵挡不住持续不断的噪音污染。”
记者了解到,该工地施工方为中建八局。现场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正在底板浇筑,所以需要连续施工。在现场可以看到,工地旁环绕着多个居民小区、多幢居民楼,数台塔吊矗立在工地中央,挖掘机停靠在旁,工人们正忙碌着。
工地情况谁来掌握
在随后召开的督办会上,新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工地有夜间施工许可证,街道已要求工地方文明施工。后续,街道将牵头并召集各相关部门,搭好平台,积极回应百姓诉求,并制定措施预案。
长宁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大对文明施工的管理,建议工地引入先进工艺,减少施工时间段,从源头上减少噪音污染。
区建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称,将指导施工单位形成应急维修小组,针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及时响应处理。目前,建设单位已经每天请第三方监测机构,监测地面沉降情况,并及时告知。
“工地离居民楼那么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显而易见。”市热线办督办组工作人员表示,对工地工期、降噪措施等具体情况,各部门缺乏了解,至今连基本的噪音数据也未检测。督办组工作人员表示,如确因施工要求,必须一次性、连续性施工的,理应告知附近居民。“建议若没有特殊情况,夜间不施工。”
噪音扰民何时能了
工地夜间施工扰民,为何会陷入市民反复投诉,相关部门反复勘察,却始终拿不出解决办法的怪圈?本报曾反复报道过的松江区“金地都会艺境”楼盘工地夜间无证施工,就是典型的“反面案例”。
从现有法律法规来看,对夜间不文明施工的工地,城管部门能依据《上海市建设工程夜间施工许可和备案审查管理办法》实施处罚,但罚并不是目的,很多时候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345市民服务热线督办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赶工期,不少“小工地”对市民投诉置之不理,认为“熬一熬就过去了”;工期较长的工地则选择夜间“加码”施工,相关部门的监管也未完全到位。
“核心问题还是辖区和职能部门管起来了没有。”该负责人坦言,并非所有项目都需要昼夜不停施工,相关部门对工期、进度、施工工艺等各方面需充分了解。对于严重扰民的工地,就应吊销其夜间施工许可证,责令改正后,才可继续施工。 本报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