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盘面看,从上周四起到本周,A股出现2次以上剧烈波动。一次是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全球股市联袂上涨,A股也放量走强,但随后又被空头以更大的成交量打回原地。另一次就是本周四B股盘中大跌引发A股跟风下跌,虽然随后企稳反弹,走出所谓的V形走势,但急跌对市场信心的冲击也显而易见,下跌量能急剧放大。另外,上半周行情都是尾市多方发动小突袭,通过技术型拉升营造小阳线反弹的形态,有明显做图形的痕迹。上述种种,说明当前市场缺乏内生性稳定力量,受外围因素影响较大,虽然行情往下有一定支撑,但冲高力量明显不足,极端时刻会出现恐慌性杀跌。
其次,短线资金面因素值得关注。由于临近季末,银行揽存等需求迫切,据称资金缺口在2万亿元以上。同时,内地三四线城市楼市明显回暖,大量资金集中涌入,楼市去库存持续推进,楼市资金回流股市成为泡影。
此外,内地机构资金纷纷南下,显著推升内房股等在香港市场的表现,美图等高弹性品种也受到游资炒作。据统计,近一个月南下资金超过北上资金约200亿元,日均在10亿左右,近六个月南下资金超过北上资金800亿元,说明南下资金脚步不停。此外,从银证转账数据统计,从今年元旦到上周末,增量资金净流入528亿元,而同期新股融资也在500亿元左右,还不算大小非减持等,因此市场资金仍以存量博弈为主。总体看,短线资金受季末因素影响持续偏紧,季末过后虽有缓解但增量资金仍然有限,对后市行情存在制约。
第三,结构性分化持续,主要表现在像贵州茅台、恒瑞医药、美的集团等一线蓝筹品种仍将强劲,而众多光靠题材涂脂抹粉内在缺乏成长性的品种会大浪淘沙、回归本源。其逻辑是,目前一线大蓝筹是存量筹码(新上市的都是小公司,成为一线蓝筹起码需要5年10年),但有增量资金,包括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养老资金等长线机构投资者,而且根据6月份MSCI最新版本,入围样本股将仅限沪港通深港通当中的大市值个股,约169只,如果这一方案最终确定,那么这些大蓝筹品种也将受到海外资金的配置,成为新的资金来源。
与此相对应,那些小市值的品种,不仅新股发行、大小非减持等筹码供应源源不断,而且对应存量资金博弈,最终势必不断稀释,水落石出。
总体看,今年以来行情从震荡转向收敛,现在又从收敛转向震荡,即将寻找新的突破方向。同时从历史统计看,4月份是春季行情出现头部的大概率窗口,如果是特强行情,头部可持续到6月份,因此,即便后市再次冲高,大概率也是一个逢高派发,兑现收益的阶段。
申万宏源 钱启敏
本版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