蹊跷 房产莫名被查封
今年2月26日,市民王兴国来到自己位于虹口区长春路158号的一处房产,想为空关已久的这套房屋开窗通风,结果在家门口看到贴了一张催款函与三张法院判决书。
“大概意思是我欠了中国银行20多万贷款逾期未还,现这套房产已被法院查封,如果10天内不还钱,就要拍卖房产,还要把我列入失信黑名单限制高消费。”王先生说,他看了第一感觉是遇到骗子了,因为他没有在中国银行申请过这笔贷款。后来仔细一看判决书,除了名字是他的,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都不对。王先生于是拨打催款函上留下的电话,对方是一家受银行委托名为“才富”的律师事务所,王先生说明情况后,2月27日又来到律所,还未等他解释清楚,对方就斥责他欠债不还还狡辩,双方一语不合差点动手,最后一位律所负责人让王先生先回去,让他们调查一下再做定论。
真相 骗子与他同名同姓
之后,王先生分别来到中国银行静安支行(原闸北支行)以及法院了解此事。发现是在2013年,有一个和他同名同姓,也叫“王兴国”的人,不知从何处弄到了他的房产证信息,做了一本假房产证充当资产证明,从银行申请了20万元的信用卡额度,此人用完额度后逾期未还。2015年法院判决此案,并查封了长春路上的这处房产,于是王先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别人背了黑锅,变成了“老赖”。
“怪不得去年卖房子卖不掉,原来是被查封了2年我还不知道。”王先生说,去年房价高位时,他准备卖掉这套房子,结果中介说该房被查封卖不掉,王先生还以为是中介卖不掉找理由忽悠他。错过了这一卖房时机,让他损失惨重。
当王先生准备继续追究此事,几天后他被告知此案已经被撤销,房产也被解除了查封状态。让他很不满意的是,不论是银行还是律所,至今都没有给他一个正式道歉。
疑点 漏洞究竟出在哪里?
此事的疑点之一,是骗子王兴国究竟是怎么骗到银行贷款的。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银行调查发现,不法分子是利用了装修分期信用贷款中核贷不严,无需抵押房产,只要提供房产证明的漏洞。银行虽然与房地产交易中心有核实信息的专线,但其中有一些信息不够完整,给骗子可乘之机。
疑问之二,是王先生的房产证信息是如何泄露的?据王先生说,他从来没有遗失或使用过这本房产证,至于房产证信息是如何“神奇”地被同名同姓骗子所掌握,他也百思不得其解,真相可能只有等案件告破后才能水落石出。
王先生告诉记者,他的信息虽被盗用,但两人身份证号码不一样,只要核查一下身份证信息骗局就会穿帮。几年来这一案件经过了许多环节,却没有一个人去做这件事。
本报记者 李一能
◆ 律师观点
银行需要担责
上海四维乐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严寒表示,银行的这一不负责任的错误诉讼和执行侵犯了王先生的合法权益。
首先是人身权利:王先生有了欠款的诉讼记录,且没有主动履行生效判决,被采取了执行的相关强制措施。个人名誉和信用记录受到伤害和影响。其次是财产权利:王先生的房产被查封,在2016年房产价格高位委托中介挂牌时不能出售,现在房产价格回落,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银行应当向王先生赔礼道歉并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