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展开眼界
“这张庚申猴票蛮珍贵的,我家里也有,我已把第一轮发行的12张生肖邮票都集齐了!”69岁的徐天信和周边人分享自己的集邮爱好。今天一大早,不少周边居民便来到闵行区群文馆艺展厅欣赏集邮届当家花旦“猴票”。这枚红底的猴票是中国人民邮政于1980年(庚申年)发行的一套生肖邮票,也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张生肖邮票。这套邮票现在售价1.78万元。
该馆以一场邮票盛宴迎接市民文化节,展品还包括2004年至2015年第三轮生肖邮票以及《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四大名著珍品实物邮票。
闵行区群文馆馆长傅昊称,群文活动中,跳广场舞、唱歌虽然热闹,但是得更多地举办文化涵养丰富的活动,方寸邮票是国家的文化名片,而生肖和四大名著主题则能生动地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亮点。
他指出,如今集邮者多为年长者,为了吸引年轻人,此次邮票展还加入二维码解说,更方便爱晒朋友圈的市民转发,扩大传统文化的传播力。
办讲座有收获
一方面该馆以珍版邮票吸引更多人观赏,另一方面还邀来国画家戴敦邦和《新民周刊》主笔、作家沈嘉禄共话“邮票里的英雄气概”。傅昊认为,得多想办法让老百姓把传统文化吃透,而非走马观花。
10点开始的讲座座无虚席。作为2014版邮票《红楼梦》设计者的戴敦邦透露,起初并未答应设计这套邮票,“在那么小的邮票上表现《红楼梦》众多人物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红楼梦》人物形象,太具挑战了”。但是,最后他接下“烫手山芋”,也是对于名著割舍不下的情结,“我初二第一次读这部小说,之后因为国画创作,读过很多遍,还分章节仔细研究揣摩过。当时似乎没有合适的人做出《红楼梦》邮票设计,我决定试试看”。
同样谈起邮票,沈嘉禄则以邮票中人物的家国情怀入题。“把主题定为英雄气概是希望弘扬正能量,当今社会泛娱乐化,‘小鲜肉’充斥荧屏,我们如何把古人的正气与担当融入当代生活,看着邮票上的故事,每个人都可以想一想。”他指出。
不少听众听得津津有味,“真想回去立即翻一翻这些名著,听着有趣,值得回味。”
每天都像过节
除了闵行区群文馆的开幕活动,在市群艺馆以及全市209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及部分广场、绿地、商圈中都火热展开各色文化活动……
票友足不出户便大饱耳福,惠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送上当地居民的沪剧折子戏精粹;小东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响起江南丝竹团队带来清雅丝竹声。
用指尖展现传统也获青睐,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DIY风筝给不少亲子家庭带来乐趣,感受春的芬芳;凌云社区揭开油纸伞制作的秘密,邀居民带着手工伞踏青去。
味蕾品鉴传统之味总是最诱人的方式,杨浦区文化馆送上七碗茶;徐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轻松恋上中国茶》讲座描绘一片叶子背后的故事。
今年市民文化节大打“传统文化”牌,它既可以阳春白雪,也能够活色生香。不少参与者不仅能在家门口文化狂欢,还惦念起其他社区的精彩,“每天都像过节,还有好多好玩的活动都排不过来”。
市群艺馆馆长萧烨璎表示,新一年的市民文化节中,每个社区都在打造属于自己的精彩,要播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必须使其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润物无声。
本报记者 肖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