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拥有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他们一直都小心翼翼地控制血糖、勤调理,还总是相互交流经验、传授心得。但是,内科医生的医嘱及患者的注意力总是集中在血糖对全身的影响上,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但微小的器官——眼睛。眼科专家李文生教授指出,糖尿病眼病需要引起广大患者的重视。这是因为同为糖尿病并发疾病,它的发展速度和危害都非常惊人的。当然,不仅糖尿病眼病超越了内科的范畴,高度近视也是如此,而很多内科大夫和眼镜店都未必会告诉你的眼病真相。
打响保卫战, 你也应该和眼睛一样聪明
相信所以人对于糖尿病都不陌生,但是依然无法阻止它在人群中的快速扩散。这是因为糖尿病俨然成为了现代城市化生活的附属品——富贵病。它随着人们体力劳动的减轻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增长也很快。这一结果导致了糖尿病患者对于该病的调理意识很强。不难发现,患病多年的老病号都已经成为了半个内科专家。
既然血糖控制好,糖尿病患者又为何会被多次提醒需要注意眼睛问题呢?
李文生教授认为,糖尿病虽归属于内分泌科,但是其并发疾病往往威胁到了患者的视力,严重者会出现暴盲。这一情况的发生并不会随着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就自愈了,它一旦发病就仍然会朝着不断恶化的方向发展。他强调,在糖尿病眼病的初期,眼睛不疼不痒视力良好,很难被察觉。但是这一情况将为糖尿病患者眼底埋下一颗定时炸弹。随着病情的逐步发展,将引起视网膜微血管病变,脆弱的血管破裂产生的大量血液集聚在玻璃体腔之中,如同爆炸一般,危及患者视力。
非常有趣的是,在患病初期,患者不会知道这颗炸弹的存在,但是我们的眼睛非常聪明。它不仅知道了,还在用它自己的方式向患者本人传递了这一信息。眼睛会让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看到一些飘动的黑影,亦或者让黑影挡在眼前,这其实就是玻璃体腔出血的征兆。
李文生教授表示,既然眼睛已经给出了如此明显的讯号,糖尿病患者也要为保卫自己的视力学会和眼睛一样聪明,抓住眼睛异常的信号,从这些黑影中发觉自己的眼底出现了问题,尽快前往医院的进行专病专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保持视力健康。
高度近视只配镜
不检查会怎样?
高度近视一直都被认为和眼镜沾上边。人们总是想着解决掉看东西模糊这件事情就万无一失了。其实,高度近视只配一副眼镜却没有定期检查眼底是非常危险的。李文生教授提到,许多疑难眼底病的患者之中高度近视的比重非常之大。他坦言,“疑难眼底疾病更加青睐高度近视患者”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单单从眼球的结构上就可发现这一理论的依据。
据了解,高度近视眼病人的眼轴长度(眼球直径)明显高于正常人。不仅从外观上看其眼球较正常人凸出,眼球整体的结构也在被拉长。随着眼球形状的变化,其眼球后部的视网膜和脉络膜会受到牵拉,从而可导致视网膜、脉络膜变形。打个比方,我们的眼睛就像一根橡皮筋一样,一直被拉长,一旦稍有不慎,就会“崩断”。
李教授指出,生理结构扭曲成为了病变产生的原因之一,且佩戴高度近视眼镜并不会让眼球结构恢复到原来正常的结构。因此,高度近视人群不能只关心眼镜,更应该关心眼底是否潜藏病变。
李文生教授提出,近年来高度近视患者不断增多,所导致的眼底疾病也各式各样。特别是视网膜脱离这样需要争分夺秒进行救治的疾病,一旦错过时间、视网膜坏死,即便采取了修复手术仍然无法让患者复明。针对这样时间是关键点的疾病来说,需要专业的救护力量才能为患者争取时间保住视力。也就是说,高度近视患者一旦罹患眼病,其所要面临的问题可能比其他人更为棘手,需要迅速采取措施。这种情况下,选择具有专业急救医护力量的专诊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李文生教授强调,即便患者可以等,视网膜脱离并不让患者和医生等。
对于很多人来说,糖尿病总是和内分泌科挂钩,高度近视只是验配眼镜的问题,其实不然。这些看似我们平时经常接触的日常问题背后也隐藏了诸多的疾病。它们也许不会马上让人困扰不已,却总会在某一日爆发出来。李文生教授提醒读者,也许这些事情内科大夫和眼镜店不会告诉你,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不需要防范。定期对眼睛进行普查,并在眼睛发出疾病信号时及时就诊的意识才是作为眼科大夫的他所要传达给读者的。
■专家简介
李文生
教授、主任医师、留美学者、博士及博士后导师
擅长:治疗各种复杂性白内障;超高近视眼的联合手术治疗;各种视网膜疾病以及遗传及变性视网膜疾病;葡萄膜炎等。
眼科义诊通告
经相关部门批准,上海爱尔眼科医院举办义诊活动。活动期间,本着“便民惠民”的原则,特开通(免挂号费、免检查费、免费专家会诊等)多项绿色就医通道,向广大群众提供专业眼科咨询、检查服务。
爱心提示:本次义诊采用电话/短信预约报名的方式
■义诊时间:2017年7月28日上午8:15
■义诊预约电话:185-2139-6973
■义诊短信报名:编辑短信“义诊+姓名+联系方式”发送到185-2139-6973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1286号(10号线宋园路2号口)
义诊备案编号:长卫登字(2017)第 0010 号
本版块活动为公益活动,不向参加者推荐医疗服务或者其他商品,相关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