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不是短时期内在同一个地方形成的,反映了许多人共同的愿望和价值观,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筛选。鲧神话,是海洋神话中的造地神话。鲧禹神话是一个系列,鲧治水用了堙的方法,而大禹治水时期采用了疏导的方式。现在还有各种文艺形式反映大禹治水的神话,那么这个神话依然具有当代意义,毕旭玲认为,大禹治水神话反映了我们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果潮流是顺利的,一定要自强不息,力争上游。如果说周围的环境是逆境,还是要继续保持良好的道德,厚积薄发,这就是有韧性。“从鲧的神话开始,一直到大禹,从来没有放弃治水。鲧死了,但是他的神化成了黄熊,黄熊服不死之药,路上看到老百姓流离失所,还劝导老百姓应该怎么做,从来没有放弃治水。尸身三年不腐,生出了大禹完成了使命。这就是民族之所以立足,非常重要的精神。”
毕旭玲认为,除了自强不息,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还反映了“民本精神”,即把老百姓当作一个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基础,只有民众昌盛,国家才能昌盛。治水的过程也是民族团结思想的过程,共享文明的成果。
大禹治水,更具有当代意义的是科学创新精神,“从堙到疏通的方法,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人类技术不断的进步。一开始堵不行,修起堤坝也不行,后来发明了疏通,开凿水渠等,这些技术相互配合,最后保证了生命财产的安全,保证农业的发展。我们的祖先一直不停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