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的制高点是一个十多米高的指挥台,救生员张金康在这里环视整个沙滩。这位70岁的老救生员拿着望远镜扫视着人群。在他下方,20名身穿白衣橙裤的同事分散在各自的岗位上,有的坐在海中高脚台上,有的在沙滩巡视,有的则驾驶快艇在围栏外巡逻。张金康说,他们的任务就是构筑起岸边、水中和机动快艇三道安全防线,保障数千名泳客的生命安全。
老张1965年入行,退休后被返聘。干了一辈子救生员,老张已经练就了一副锐利的双眼,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目光所到之处能迅速过滤出溺水高风险人群,例如孩子、老人、落单者、水性不佳者以及可能正在发病的患者。
“要问救生员一天的工作,我的回答是每天在海滩上晒太阳,不停地吹哨提醒泳客,基本不会下水,一天可能都是这么度过。”高级救生员张逸予今年45岁,是碧海金沙救生队队长,也是张金康的徒弟。他告诉记者,救生员也分好几个种类,像他们这样在海滨浴场工作的,被称为海浪救生员。海浪救生员在沙滩上非常容易辨认,除了工作服,黝黑古铜色的皮肤就是最好的标识。
海浪救生员每天除了防止泳客溺水,还有许多事情要操心,比如最多的就是孩子走失,还有泳客中暑、摔伤,甚至要在遇到雷暴雨时及时疏散人群防止雷击。总之,就算不下水救人,海浪救生员一刻都不能停歇,要眼观六路看守自己的辖区,发现危险及时排除,海滩上每一次响起他们的哨声,就代表着一个隐患被排除。只有在每天沙滩关门谢客的那一刻,他们才敢说今天的任务圆满完成。
本报记者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