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我和魏晓伟熟识已经过了十年。
眼下的魏晓伟,已经是一位域内皆知的书法篆刻家了。近些年,他在国家级专业艺术展事和赛事中屡创佳绩,同时还荣获湖北省第八、九届“屈原文艺奖”人才奖和武汉市优秀文艺家称号。由于专业出色,他如愿以偿地由一名小学教员,调入了当地艺术主管机构,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多少青年人为之朝思暮想的所谓阶层逆袭之旅。许多年来,他由远甚于常人的辛勤汗水所浇灌出来的成功之路,已经铺设到了自己的脚下。晓伟的今天,我觉得是他生命中的必然。
以往,每年寒暑放假期间,晓伟都会从武汉赶来上海看望我。几乎每一次,他都会把厚厚一叠印蜕带来,我因此能够得窥他在印章创作上的每个阶段的风貌和特点所在。我清晰地记得,从2014年起,除了印章创作,他还捎带上相当数量的书法之作让我过目,我由此留意到他注重书法一道的起因,看来,晓伟自己也开始领悟到书法创作对于刻印的百般重要。果不期然,未久,在他的印作中,便日过一日地显露出且书且刻刀笔互融的表现特质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当然标志着他在总体创作风格上的日趋成熟。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他同样由书法而至的笔体相谐气韵如一的边款刻制,这类状况,即便是在俊彦集结的国展场合,亦属不同寻常。
2015年,是晓伟收获颇丰的一年,他的印集《印坛点将——魏晓伟卷》和《观自在·魏晓伟篆刻心经》相继出版。就在去年,他又一次凭借自己的综合创作实力,过五关闯六将地被西泠印社吸收为光荣一员。
人们就要读到的《恩亲印存》一书,是魏晓伟试图通过印章艺术形式,为自己双亲五十年婚庆所创作的一部倾心之作。不久前,晓伟将其所拓相关内容寄达时,在附信上道出了刻制这部作品是为“丁酉正值父母金婚纪念”的原委,并说萌生这个举动的期想是“怀着向双亲交作业的心态和本着让家亲喜悦的初衷”,这让我读后深深受到触动。一个儿辈在自己事业初成之后,首先想到的,是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的确是当今越来越多青年人的一种崇高情操。
一年以来,为了实现这个美好心愿,为了这五十方印章的适时诞生,魏晓伟从选材、措词、设计,直到动手镌刻鈐盖出印蜕,此中日日夜夜几多操劳可想而知——在此,我分外能够感受到他那发自肺腑竭力事孝的亢奋激越之态。可以说,伴随着晓伟一整个创作过程的,除了能重新唤起他的童年记忆外,看来还有作者渐渐长成的岁月留痕,而这种曾经充溢内心的艰难苦涩和无时不在的温暖幸福,恰恰皆来自父母家庭。此番,这份由人生历炼所垒起的五味杂陈以至刻骨铭心之爱,则更是他决意创作这部集子的动因所在。
“百善孝为先”,这是清代学者王永彬在他的《围炉夜话》中所说的一句脍炙人口的话。按照这个传统理念,敬重父母的方式自可多种多样,但让老人省心、放心、顺心和健康快乐之孝,却始终是孩辈们不可推卸的首要之责。我想,晓伟的这颗孝心,一定会感化许多人,尤其是他的同道和同龄人。
常言道,天下父母都一样。为亲情,他们会把委屈自己甚至牺牲自己看成是天经地义和理所当然,为孩辈,他们更是一生无怨无悔,奚复何求。
如今,随着祖国优秀文化的继承发扬和进一步被认识,感恩之举已日见常态,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欣喜的社会现象!愿青年人快快成长,愿魏晓伟的例子不只是个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