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是这轮改革的“开场大戏”。从调整组建15个军委机关职能部门,到划设五大战区;从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到实施联勤保障体制改革;从军队院校、科研机构、训练机构改革,到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随着新的“四梁八柱”拔地而起,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实现历史性变革,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初步形成。如果说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是“强大脑”,重在破解体制性障碍,那么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则是要“壮筋骨”。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力量结构关系战斗力。
这次改革压减员额30万,不是简单地做减法,而是通过进一步优化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和机关比例、部队和院校比例,解决好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偏多、作战部队不充实,老旧装备数量多、新型作战力量少等突出问题,推进部队的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的方向发展。这既是瘦身,更是强体。
番号改了、臂章换了、人员动了、驻地变了……这场重塑重构使我军体制和结构焕然一新,发展格局焕然一新,部队面貌焕然一新,为强军事业增添了强大动力,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奠定了深厚基础。
改革,归根到底是壮士断腕的自我革命。这一轮改革,全军团以上建制单位机关减少1000多个,非战斗机构现役员额压减近一半,军官数量减少30%;几十支部队移防部署,3天之内开拔;数百名将军调整岗位,接到命令当天报到。无论转隶移交、撤并降改,还是分流转岗、转业复员,官兵们哪里需要哪里去,打起背包再出发。
改革未有穷期,强军正在路上,我们必将见证人民军队在改革中脱胎换骨、凤凰涅槃。(辛士红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