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们经常对当今的艺术批评状况表示遗憾,觉得很少看到犀利的批评,到处是收了润笔或书画馈赠之后的捧场文章。最近总算有了例外,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朱以撒写文章“大骂”作家贾平凹的书画。
据朱以撒称,4年前,贾平凹为了出书画集,让他写文章。结果他是这样“骂”贾平凹的:
“像他这样没打基本功的人,凭着胆子,敢下笔,涂涂抹抹,谈不上多少技法储备……我并不看好他在这方面有什么远大前景……”
“一个人没有什么基本功却如此大胆,的确让人惊奇。像书法线条,那么抽象,在一根线里要写出神韵、气象,贾做不到,就靠蛮力了。至于绘画,没有画过模特,笔下人物就多是歪瓜劣枣,生理上的缺陷让人看了心酸。只有一幅《邻院的少妇》还不错,大概是贾观察她太久了,画得美好一些,有一点像巩俐,可又是平面的。真正的画家有专攻,专攻得以深入。贾则全攻山水、人物、花鸟,样样敢遣之于笔下,一册翻阅完毕,我有些要昏厥过去了。”
但贾平凹依然将朱以撒的批评文章收入了他的书画集,还写了一幅字赠予对方。
不过朱以撒收到了贾平凹的赠字后,毒舌照旧:
“字还是老样子,蛮力、粗放……贾领悟不了细腻之妙,他挥毫时最致命的就是笔提不起来,无法做到提按交替,轻重相生,粗细相激。就像面条都是粗的,没有细的。这一点不能改善,他的用笔就永远套在这么一个死结上。”
“他尽全身之力,如杵捣物,动作倒是很慢。挥毫不是夯地,犯不着下这么大的气力。苏东坡当年就表态,如果有气力的人就能写好字,那么天下大力士都是书法家了。”
朱以撒的文章写得酣畅,至于观点是否对,仁者见仁了。我个人以为,他对书法的理解比较深入,而对绘画的阐述较为皮毛。即使在书法的阐述上,也似乎偏向于一根筋的思路。艺术的理念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同武术,有以柔克刚的四两拨千斤,也有硬碰硬的金钟罩铁布衫。世界上,人的性格有多少不同,艺术的形式也会有多少不同,岂能都用一种法则要求之?!
而贾平凹的书画到底如何,不是本文兴趣所在。我觉得有意思的是,朱以撒有胆量骂,贾平凹有雅量讨骂。
别看很多艺术家抱怨没有犀利的艺术批评,一旦批评落到他们头上,他们可能马上变脸,有的与批评者成为仇家,有的则各展神通要求撤稿删帖,甚至状告批评者和媒体。成名艺术家无论财力还是人脉大多都比艺评家强大,所以艺术批评很难玩。
除非,艺术家有点作家贾平凹的雅量,而批评家有点书法家朱以撒的胆量,这才比较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