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2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百年前,有人把小便器送到艺术展
朱国荣
■ 杜尚和他的作品
  ◆朱国荣

  1917年的某一天,有位艺术家从商店里买了一个男用小便器去参加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这位艺术家就是马塞尔·杜尚。他在送展的这件作品上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在这个瓷质的小便器上用黑漆签了一个名字:“R.Mutt 1917”;第二件事是把它取名为《泉》。但是这个东西把当时最前卫的先锋派艺术家都给吓呆了,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件作品不仅低俗,而且卑鄙无耻,完全接受不了它。最后,杜尚的这件《泉》被展览组委会否决,拒绝展出。

  那么杜尚当初为何会想到把小便器送去展览呢?杜尚解释说:“这件作品的外缘曲线和三角形构图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别无二致,而它那柔润光洁的肌理效果和明暗转换又与古希腊的雕刻大师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大理石雕刻完全一样。”他的这些话看上去是一种随心的调侃,实质上是达达主义反传统的本质,杜尚把这个小便器取名为《泉》,除了有相关的应用暗示外,主要针对的是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名画《泉》。他把最无艺术的东西拿来与最经典的艺术品相提并论,目的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审美标准。对于他的《泉》,杜尚又说:“这件东西是不是麦特先生自己动手做的并不重要,关键只在于他选择了它,他把一件生活中的普通的东西放在了一个新的地方,给了它一个新的名字和新的观看的角度,它原先的作用消失了。”杜尚在这句话里亮出了他的艺术观点,而这正是他的《泉》之所以能够立身于现代美术史,成为一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代表性作品的根本原因。

  杜尚以他的《泉》创造了“现成品艺术”。所谓的“现成品艺术”,指的是通过改变物品的正常放置方式,使其消失原有的功能,并以新的命名来动摇物品原来的概念,从而拆解了传统艺术语言的示意系统,消解了艺术品与现成品的界限,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线;同时在艺术理论上颠覆了传统的审美标准,为现代艺术的发展起了一个解除束缚,打开通道的重要作用,改变了人们看待艺术与生活的眼光和态度。

  当年杜尚还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当我发现了现成物品时,我的用意是在于揶揄美学的。但是在新达达里,他们却拿了我的现成物品来,并且在其中发现了美学上的美感。我将《瓶架》和《小便器》向他们的脸丢掷过去,作为一种挑战,现在他们却把它接住了,并且大加赞美它们的美感。”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现成品艺术出现之后,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英等国开始流行的“波普艺术”和60年代初在法国兴起的“新现实主义”等“新达达”,其实从创作思想到艺术实践均来源于“现成品艺术”,所不同的是波普艺术家将达达主义对既存美学和社会秩序进行的胡闹,嘲弄,调侃等挑战行为转变成为一种做学问式的研究,建立起一种新的秩序和审美观念,他们把过去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普通日用品进行复制和放大,挪用、添加和重组,对丑陋的废品进行艺术处理,化腐朽为神奇,让人们在重新审视中获得新的感受,由此来强调艺术的价值存在于任何平凡的物品之中。

  上海浦东滨江大道上的景观雕塑《抚今思昔》就是一只上海船厂遗留下来的大铁锚,放置于原来的船厂码头上,这个“现成品艺术”见证了我国最早的造船厂(立新船厂)的发展与变迁历史。荷兰鹿特丹老港区将当年使用的小火车、小轮船、高举长臂的大吊车,还有许多从大船上拆卸下来的机器,沿着河边排开,重新油漆了漂亮的颜色,它们也就从老码头的物品变成了艺术欣赏品。聪明的鹿特丹艺术家不用花多少钱便在原址上建立起一个规模庞大的露天港口博物馆,用这些实物来讲述鹿特丹老港口的历史故事。2011年在法国戛纳召开G20峰会时,每个成员国的国旗被做成一颗颗巨大的糖果竖立在街头,不失法国式的浪漫与甜蜜。

  《泉》诞生至今正值百年,从被拒绝展出及至被观众砸碎,到被专家推崇及至进入学术层面,它大落大起的历程反映出人们对它在认识上的变化,即不再纠结于它在审美上的价值,而是看到了它在艺术创造中所具有的开拓精神、新的创作方式和新的材料运用,以及由此引起的艺术革新。虽然从《泉》本身所具有的反艺术,反审美的特征而引发的关于美学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它毕竟没有造成如美国分析哲学家丹托所预言的“艺术终结”的局面,艺术并没有被哲学所剥夺,而是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专栏/评论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跨界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20版:互联网天地/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趋势
   第A28版:聚焦/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消息
   第A30版:专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A32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贾平凹遇毒舌
展品姓“公”姓“私”重要吗?
一百年前,有人把小便器送到艺术展
广告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A31一百年前,有人把小便器送到艺术展 2017-07-29 2 2017年07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