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2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磨刀捉稻到田中
叶世荪
  文 / 叶世荪

  老早启东、川沙等地流传着一段民谣:“长工苦,苦到那九月中,磨刀捉稻到田中,腰酸背痛两眼红,还话我伲长工是懒虫。”这是反映旧时农民疾苦的歌谣。那么,稻子长在地里不会跑,为什么要忙着捉呢?原来,这个捉,不是捕捉,而是斫的意思。

  斫,上海话读音和捉相同,就是用刀具砍、割的意思。在古汉语中,斫是个常见字。《韩非子·奸劫弑臣》:“催子之徒以戈斫公而死之。”是说崔杼手下人砍死了齐庄王。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食用》:“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其法,斫而瓜分之,水调蚬灰一铢许于萎叶,上裹槟榔。”是说嚼槟榔前要先用刀割开。斫还被用作许多字词的释义。《说文解字》:斧,斫也;斤,斫木也;斪,斫也。《广韵》:刊,斫也。《篇韵》:砍,斫也。

  这个在普通话中已经很少用的字,在上海话里也仅用于农活:斫稻、斫麦、斫草、斫柴。俗语说:“七斫坟柴八斫芦,十二月里斫干戈”(不同时段砍不同的柴);“千日斫柴一日烧”(成一事须多努力)。2014年出版的小说《繁花》:“这日天,阿妈娘到田里去捉草。”其中捉草,就是斫草。这里有个容易混淆的情况:上海话中的“捉花”,是指用手摘棉花,一定不能写作“斫花”,因为摘棉花不用刀。

  无论是斫稻,还是斫草,对农人来说,远非挥镰砍下就可。要捆扎、码放,或放入箩筐用肩挑,或装车运送。总之,是全过程的劳作,要收拾停当,才算圆满。因此,斫稻或斫麦,也叫做“收斫稻”或“收斫麦”。这样,上海话中就有了“收作”一词。于是,整理、收拾叫收作,整治、修理也叫做“收作”。《清代末期的上海话》:“要拿房子收筑来干净,使得老鼠登勿住。”因为此时用刀光剑影的斫字已不合适,“收斫”便被写成“收作”;也有人写作收捉、收筑、修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展望2018 特别策划(一)
   第A07版:展望2018 特别策划(一)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展馆/新民印象
   第A13版:展馆/新民印象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4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周建国 沪谚熟语印
吃瓜群众开心就好
被横头
上海话里个“腔”和“调”
沪语姓氏有特别讲法
磨刀捉稻到田中
石库门里开家庭音乐会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A23磨刀捉稻到田中 2018-01-21 2 2018年01月2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