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退密诗中岁月长
沈琦华
■ 采访当日,周老为本报读者提笔
■ 104岁的周退密老先生
■ 冯寿侃收藏部分周老邮寄给他的唱和诗作手稿
■ 高式熊为周老生日所书
  ◆ 沈琦华

  海上诗书大家周退密,学名昌枢,字退密。甲寅1914年生,属虎,今已一百零四岁之寿。周退密说,他喜欢新民晚报,“内容丰富多彩,读者各取所需”。所以当他得知晚报记者要去拜访他时,点头应允说,“可以聊聊很老很老的往事,很旧很旧的人物”。

  周先生一百岁生日的时候,生于1923年,毕业于无锡国专的老诗人陈以鸿忆及自己九十岁的时候,蒙周先生赐诗,惶悚莫名,因此在《新民晚报》上贺诗一首,“宅畔常停问字车,安亭雅室羡安居。宏编夙负吟坛誉,能事兼通别国书。桃李秾华南极老,鲲鹏大化北溟鱼。期颐岁月夸双健,翘首台莱颂九如。”两位前辈文人诗文唱和的人情记录在晚报上,自然是缘分。

  名门望族周家烟云

  周退密出生名门,周家明朝末年定居宁波,诗礼传家。周先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在私塾“清芬馆”读经史古文。直到现在,周退密还能用颤颤巍巍的手,写下当年塾师的名字,前清廪贡生黄次会,在宁波很有名望。周退密在私塾里念了两年多,打下了旧学基础,养成了他一生的书生气。

  周退密的父亲周慎甫,曾在汉口开“保和堂中药店”,生性淡于名利,也不善经营,倒是喜欢读书,一卷在手,怡然自得。宁波周家在上海最出名的,要数周退密的两位堂伯父周湘云和周纯卿兄弟。周湘云是当年上海滩上赫赫有名的房地产商和收藏家。闻名上海的“一号牌照汽车”就是属于宁波周家的。周家兄弟有两个花园,一个东花园,一个西花园,各占地40亩,现在延安饭店和华山医院住院部后面还有残留的花园痕迹,古色古香,小桥流水。而现在青海路44号岳阳医院就是当年周湘云的住宅。周退密的夫人施蓓芳是周湘云太太施彤昭的侄孙女,在青海路44号住了十几年,她回忆当时周家的住宅只有三层楼,也安装了电梯,不仅有电梯,门房间与主楼之间还安装了对讲电话。朝着花园的底层大门是电动卷帘门。楼里的设备大多都是进口的,彩色玻璃是比利时的,大吊灯是法国的,地板是意大利的……最令人称奇的是,周家不仅马桶是抽水马桶,连走廊里的痰盂也是抽水痰盂,用完之后只需用脚轻轻踩一下阀门,痰盂即刻被冲得干干净净。

  外人看来生活颇为“洋派”的宁波周家,对传统文化极为重视。周湘云结识了不少清末名流,像康有为、梁鼎芬、宝熙、端方、吴昌硕等人,他们常在一起茗茶,讨论诗书字画,鉴赏交流收藏的字画文玩。周湘云知道侄子周退密最嗜碑帖石刻,爱好书法,便取出全部拓本让侄子欣赏,其中不少汉碑均是拓本的上乘。周退密回忆说,在周湘云家他看到过的碑帖就有虞世南的《汝南公主墓志铭》、怀素的《苦笋帖》、米芾的《向太后挽辞》、董其昌临的《淳化阁帖》等,大多是当年两江总督端方的旧藏。

  中西文化大桥上的过客

  周退密是中西文化大桥上的过客。周先生的高祖、曾祖父都是很有名的中医,他的父亲也是中医,民国16年就领到了当时卫生局颁发的行医执照。家庭的影响,周退密考入了上海老西门石皮弄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攻读中医。后又退学回到宁波,拜名医陈君诒先生为师习岐黄,边读书边侍诊,一年半后已能独立为人治病了。不过因为周退密后来对中医的态度有所改变,有旧学背景的他,再次考上了上海震旦大学,接受了西方文史哲的熏陶,学了法语,念了法律专业。

  1940年大学毕业后,周退密从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领到了律师证书,继而加入了上海律师公会,还同时兼任了中法私立法商学院的法学教授。1948年秋季,大同大学校长胡敦复想请人教国文。周退密和胡先生见面后,拿到了副教授的聘书,在大同连续教了三年半。

  1956年12月,周退密抵达哈尔滨任哈尔滨外国语学院法语老师,迎接他的是西语系主任宋元卿。在这个东北城市,周退密待了8个年头。周退密游走在中西文化间,又是潇洒的名士派,在旧有“东方巴黎”之称的哈尔滨过得颇为舒心。直到现在,周退密还时不时地回忆起当年在哈尔滨逛旧书市的情景。过去的哈尔滨充满着诸色人等,各种文字的书籍跟着人的踪迹而来。周退密说他曾经看到过一部古版俄文莎翁全集,有极其精美的木刻插图,装订考究。因为要编写法语读物,周先生凡是看到有用的法语书籍就尽量买下,有波特莱尔的《恶之华》、比加尔的《童谣》、彩色插图的《唐吉诃德》以及屠格涅夫等几个俄国作家用法文写的剧本和小说,都是些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

  周退密是1964年5月从黑龙江大学西语系奉调回上海外国语学院教法语,后又调到“法汉辞典组”参加编写《法汉词典》。1981年,周退密从上海外国语学院退休。1982年,《法汉词典》在上海出版。

  时光荏苒,如今周退密和老伴相依生活在上海,后代则分住各地:女儿在德国,儿子在中国香港,孙女在澳大利亚,孙子历任牛津、伦敦、剑桥研究院导师。

  诗词要一代带动一代

  宁波周家是江南小桥流水中的一族风雅一族书香,周退密自然还是要回归做枯树老藤暮鸦的水墨画中温文尔雅的中国文人。写旧体诗和练习书法,是周退密进入中国文化灯火阑珊处的不二法门。退休后的周退密著作颇丰,有《墨池新咏》《退密楼诗词》《安亭草阁词》《四明今墨咏》等。

  问周先生什么时候开始学写旧体诗词,周退密说,最早是在私塾“清芬馆”,那时候写得不成样子,后来就放弃了。主要写旧体诗是在退休以后,有时间,和几位老先生在一起写写。周退密最早是和诗人陈声聪老先生有诗交,参加过“五老会”,意思是星期五上午的老人碰头会。与会者九点左右,次第扣开诗坛盟主声老家门而入,来则清茶一杯娓娓而谈,也有拿出各出所藏或自己的作品来此同赏。1988年,周退密由陈声聪和郑逸梅联名推荐,受聘进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同样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98岁高龄的高式熊是周退密的好友兼亲戚。周退密的舅舅娶了高式熊的姐姐,按辈分,周退密应该管高式熊叫舅舅。不过周老叫高老舅舅,高老叫周老昌枢哥。

  施蛰存则是周退密口中另一个念念不忘的旧友故交。在大同大学教书的时候,周退密便认识了施蛰存,施先生比周先生迟一学期进大同教书,从此结下了数十年的情谊。后来施蛰存病得很厉害的时候,周先生要去看他,施蛰存叫周先生不要去,说去看了会伤心的。

  “如今已经没有什么老朋友了”,周退密淡淡地嘀咕了一句。

  不过,周退密还是有些新的诗友,百岁老诗人也喜欢提携年轻人作旧体诗,他说作旧诗,要一代带动一代。周退密家八仙桌的玻璃台板下压着诗人冯寿侃寄给周先生的旧体诗。104岁的周退密,这几年已经拿不动笔创作诗文了,特别是前年一场大病,周退密的健康状况已大不如前。但周先生还是喜欢读旧体诗。诗人冯寿侃比周退密小了整整40多岁,说起周退密对自己旧诗创作的帮助,冯寿侃激动不已。直到周退密100岁时,还唱和冯寿侃为奉贤“伏羊节”所做的古风一阕,并写信给冯寿侃说,“和诗写就已久,以想面谈,故未寄与你哂正”。周退密与冯寿侃鱼雁常往,冯寿侃精心收藏着周先生的只字片语,细细数来,竟有百余张之多。

  >>> 记者手记

  上海文化以您为傲

  周退密先生浙江宁波鄞县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04岁的周退密,早晨面包两片,干酪一块与牛奶一杯,中晚餐米饭各一小碗,时或喝粥,时或馒头,三餐定时定量,食七分饱。在徐汇区20多平方米的“安亭小阁”里,周退密与老伴施蓓芳,淡泊宁静地度日,“书也不太读了,字太小,平时也就看看报纸”。施蓓芳感叹,前年的一场大病后,周退密已很少写作诗词书法,凌云健笔终有休息的一天。感谢上海文史馆,一直照顾着这个中国文坛学界的百岁人瑞。周老先生的存在,应该说是上海文化的骄傲。 沈琦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4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5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6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7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8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9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新视界
   第A13版:新视界
   第A14版:广告/新民健康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0版:国学论谭/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A22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文体汇
   第A26版:人物/文体汇
   第A27版:文体汇/动态
   第A28版:动态/文体汇
周退密诗中岁月长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A15周退密诗中岁月长 2018-03-18 2 2018年03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