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千年大计,办国家大事,雄安新区设立一周年之际,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这个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地标。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各方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共同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各项工作。这方热土正在发生历史性巨变:“千年秀林”工程以每天造林十万株的速度播撒绿色,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拔地而起,京雄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一百多家高端高新企业落户,广大干部群众满怀信心、干劲十足……
本报记者昨天来到雄安新区,目睹、感受、倾听这座“未来之城”的变化及建设进展。雄安新区蓄势待发,前景令人期待。
淀边小城变化真不小
走在雄安新区街头,这些淀边小城逐渐展露新容。问起这一年的变化,许多当地人几乎都会提及交通、市民服务中心还有“千年秀林”。
从北京南站坐动车一路向南向东,80分钟抵达白洋淀站。去年7月北京南站到保定的早午两对动车开行,结束了北京没有火车直达白沟、白洋淀的历史,在北京和雄安新区之间形成一条人员密集往来的运输大动脉,已有近50万人分享到了出行的便利。
不过这两对列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北京到雄安新区的线路。今年2月28日,京雄城际铁路正式开工建设。该铁路起自京九铁路李营站,经北京大兴区、北京新机场、霸州市,终至雄安新区,全长92.4公里,共设5座车站,总投资约335.3亿元。其中北京新机场至雄安新区段设计时速350公里,雄安站枢纽已完成国际招标评选,新机场至雄安段将于2020年底投入使用,届时可实现30分钟从北京城区到达雄安新区,将为新区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有力支撑,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雄安新区从一开始就是座不一样的城市,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是具体体现。历经一百多天的建设,总建筑面积10.02万平方米、占地24.24公顷,建成后将承担政务服务、规划展示、会议举办、企业办公等多项功能的服务中心再有十几天就将完工。据介绍,该项目施工速度达到同体量工程的2到3倍,高速度建设背后是高技术的支撑,有30多项建筑新技术运用其中。采用绿色装配式建造方式,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建筑垃圾比传统建造方式减少80%以上。经过精细化的模拟和分析,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设置智能可调外遮阳,在节能低碳的同时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此外还搭建了共享的公共配套服务体系,采用开放式街区设计,可与周边社区规划融合。市民服务中心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的缩影,是雄安新区功能定位与发展理念的率先呈现,这个项目用的绿色建设、智慧运营以及数字孪生园区等技术和理念,不仅在新区建设中将大面积推广,还将为我国民用建筑提供示范和先例。
高起点,新梦想。雄安新区首要定位是“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千年秀林”构建陆域生态之绿,修复白洋淀生态保护水域生态之蓝。从容城至雄县,路边栽满小树苗,每棵树上都有专属“身份证”,扫描便能了解苗木的来源、树种、规格、产地等。还有雄安新区的植树造林不一般,它构建的是平原地区大面积异龄、复层、混交样式的近自然森林。去年秋季已植树26万株,今年将再造10万亩苗景兼用林,未来将达到百万亩。同时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在紧锣密鼓进行,生态环境稳步改善。打好蓝绿交织底色,配千秋之城,预计在2030年,新区蓝绿空间超过70%。
千年大计、教育先行。今年2月底,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雄安校区、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雄安校区、北京市六一幼儿园雄安校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挂牌成立。北京市教委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教育战略规划、重点学校援建项目、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对口帮扶、强化教育科研力量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与雄安共命运同成长
无论是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还是“千年秀林”和高铁施工现场,所到之处建设者朝气蓬勃,新区人民更是不等不靠,自发地融入到新区发展中来。乐呵呵、心气高、干劲足,是雄安人的群体画像;重学习、转思维、谋未来,是雄安人的最大共识;人们更看重新区未来发展的大机遇,也正在为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
雄安新区建设背后,是无数人的奉献。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租用了容城县容城镇的马庄村、白塔村和东关村三个村子的地。白塔村党支部书记马占茹记得,第一次征用1100亩地时,老百姓非常支持。今年3月10日,村里再次征地1000亩,同样非常顺利,有14户村民拆迁,补偿标准、政策还没出台大家就同意了。3月18日,京雄城际铁路征地工作启动,雄县米家务镇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89亩耕地的临时征地工作,所涉及的板西村53户和板东村28户全都签订了协议书。故土难舍,但为了新区未来,百姓识大体、顾大局,征地速度快,而且实现了零纠纷、零问题遗留。
李建河是容城县本地人,去年4月1日宣布成立雄安新区,4月2日就回到雄安,成立了京雄直通车有限公司,并在新区建立了第一个产业园,给企业入驻雄安做一站式落地服务。李建河说,错过了浦东,错过了深圳,但雄安新区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是最重要的一个机遇,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错过。
去年刚知道新区设立的消息很兴奋,感觉到这是巨大的机遇。李建河说,当时从高速下来车堵得水泄不通,但这些车辆在雄安三县漫无目的地瞎转,需要有人给他们领路,带他们真正“进来”,于是决定做这样的咨询公司,解读雄安政策,还有对现状的分析,让人才、产业、资本加速汇聚雄安,愿景是做企业到雄安落地的直通车、发展的加速器。
对于新区的变化,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李建河最为敏感,奥威路上不断有新的企业入驻,京雄直通车每天都能收到至少十几个关于如何在雄安注册公司的咨询,接待的客户及对雄安感兴趣的来访者达上万人次。目前在雄安新区注册的公司有近百家,京雄直通车经手入驻的企业有十几家。
“未来之城”中的上海因素
雄安新区创建之初,舆论和公众的目光聚焦于央企对雄安新区的支持性表态。如今容成县的奥威路已成“央企一条街”,布满了中国中铁、中国大唐、国投集团等诸多“中字头”“国字头企业”。来自各地的名企、名院则更多,上海市政总院、天津城投集团、美的中央空调、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等都分布于这条街上。另外,腾讯、阿里巴巴等48家企业获批落户雄安新区,其中前沿信息技术类企业14家,现代金融服务类企业15家,高端技术研究院7家,绿色生态企业5家。如今国企名企聚集雄安新区,只待规划正式出台,大规模开发建设就会迅速展开,央企名企必将成为雄安建设发展的关键臂膀。
沿保静公路东行,发现有工地正在进行土建。一打听,才知道这是雄县开始新区建设的第一个项目——京雄铁路工程五标段小型构件预制厂,施工人员衣服上标有中铁上海局。据悉,从霸州到雄县这一段京雄铁路由中铁上海局承建,有1000多名工人,工期是两年多,加上收尾大概需要三年时间。中铁上海局的施工人员说,雄安以后肯定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建设雄安的第一批建设者感到非常荣幸。
夜幕降临,“雄安绿地双创中心”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今年1月3日,绿地控股雄安公司揭牌,此举意味着绿地成为首个在雄安成功落地具体项目的上海企业。就在上月25日,雄安新区首个双创中心——“雄安绿地双创中心”正式开业。这是绿地集团在雄安新区开业的首个项目,更成为双创领域首个在雄安开业的项目。目前已拥有因果树、创头条、公司宝等11家入驻企业和近二十家准入驻企业,行业涉及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虚拟现实、新零售、在线教育、创业媒体、企业服务等多个领域。
“雄安绿地双创中心”定位助力全国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工程等多个领域在雄安新区的服务平台,最终形成一个创新创业要素集中、产业集群、人才集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双创产业集聚区。双创中心未来将充分发挥雄安新区综合发展环境优势及对整个京津冀区域的辐射力,全面助力雄安新区的建设与发展,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本报雄安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