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平分日,踏春正当时,2018年上海的春天来得特别从容不迫。大家才脱下厚重的外套,便立刻起了踏青游玩之心。各处的植物花卉们当然也配合得恰到好处,一扫寒冷,给了大家不少赏花拍照,同时舒展心情和身体的好去处。春味渐浓,红韵上梢,如果想避开高峰的人流,不出上海踏春还能去哪儿呢?这个季节其实不仅植物们大放异彩,上海这个艺术氛围渐长的城市也仿佛从冬眠中苏醒了过来。
平日里我是个爱在空闲时间挖掘上海城市新空间的人。煤仓改建的艺仓美术馆、煤运码头幻化成的龙美术馆、昔日私家粮仓变身的八号桥艺术空间、浦东亚洲曾经最大的粮仓蜕变成的艺术秀场……不难发现,旧时沿江的工厂、粮仓、油罐、船厂都卸下了看似沉重的历史内核,在改造中成了一个个特立独行的新艺术地标。不仅保留了老上海曾经的历史风貌,也让这些巨型建筑在时代更迭中拥有了崭新的生命。正是因为工业建筑的磅礴大气与不拘小节,给建筑师们提供了自由度极高的二次改造机会,在娴静江风的吹拂下,也给艺术家们带去了更多灵感。
春天的午后不妨去探索这些艺术馆从而汲取艺术养分,与朋友家人一起在这些艺术馆的包围下休闲闲逛也可谓是解春乏的一剂良药。无论是纽约哈德逊河两岸的艺术群、伦敦泰晤士河边的南岸艺术区,还是巴黎塞纳河左岸的小资天堂,全球的大城市似乎总有一条河流淌在当地人的心中,矗立在岸边的艺术馆仿佛记录、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与变化。如今,上海西岸作为闹市区中的一块自由静地似乎也成了上海艺术养成的新地标。从重工业基地转型而成的西岸如今已逐渐露出了它崭新的面貌。西岸艺术中心、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油罐艺术中心,还有各类画廊等艺术机构的入驻让曾经颇为沉重坚实的地块多了些柔情和生机。让人欣喜的是这个春天里许多高质量的艺术展选择在还未炙热的西岸示人,相信在灵感容易迸发、节奏容易慢下来的河边会有更多的都市人能够卸下上海这座大城市加盖在身上的戎装,走进城市温柔的一角。
岸边,老人们在广场放着风筝;年轻人们在篮球场中挥汗奔跑;主人带着宠物犬们在遛狗区域撒开腿欢闹;有妈妈推着童车带宝宝江边散步,也有中年人推着轮椅上的年迈父母在江边看着这一片美好光景。周末的午后,春天的太阳晒得特别暖……在慢慢完善的城市建设下,这才是春天游玩该感受到的愉悦感。
古有白居易作诗“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放在如今的城市,如若踏春需要面对摩肩接踵,在上海用脚步去汲取春日艺术能量不啻是另辟蹊径的一个好选择。
十日谈
春之声系列之二踏春记
责编:郭影
看花去。不去公园,也不去校园,今天,到伊宁路看花去!明请看本栏。